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番麦飘香
◎李斐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番麦(玉米)作为一种主要口粮,不仅填饱了家乡父老乡亲的肚子,更是我儿时最可口的零食。
  啃嫩棒棒和吃“霉嘟娃”(玉米上的黑莓菌)是我儿时最大的乐趣。夏末,正是棒棒初结籽时,趁中午地里没人,露水也已消失,我们几个碎娃急忙溜进番麦地。小眼睛盯着番麦秆上的棒棒滴溜溜乱转,对比着找一个最肥大的剥开包叶,那刚结上籽没几天的番麦颗粒就像一排排透明的珍珠围着番麦芯长成一圈,晶莹剔透、奶香扑鼻,让人口水直流。我们急忙掰下来搓掉番麦缨子送到嘴里就啃,那又甜又香充满奶味的嫩棒棒现在回想起来都让人口齿生香。有时,溜进地里不偷啃嫩棒棒,专门找寻“霉嘟娃”。看见番麦秆上有棒棒却没长出红缨子,肚子也硬邦邦的,马上掰下来扒开就吃,哪顾得上嘴唇被染得像长了一圈黑胡子。
  棒棒灌浆饱满渐渐成熟尚未完全成熟时,就不能生啃着吃了,煮棒棒与烧棒棒又成了我们的趣事。趁着在番麦地里拔猪草,剥开棒棒外层包皮,用指甲一掐番麦颗粒能淌出汁水,偷偷掰几个藏在竹篮里的猪草底下,回家煮熟了吃。而烧棒棒则是将整个嫩棒棒带皮掰下,在田间地头找两块砖头或大土疙瘩分开两边或挖个小坑将棒棒架在上面,然后找些枯树枝点着一把一把在下面烧,一边烧一边翻转棒棒。到了棒棒成熟,掰棒棒时节的“咪咪秆”(玉米秆)又成了我们的最爱。掰过棒棒的番麦地,小伙伴们进进出出折“咪咪秆”,咀嚼秋天里的甜蜜,幸福写满每个伙伴的小脸。番麦秆不是每一株都甜,通常是深绿色带紫的比较甜,才称得上“咪咪秆”。小伙伴们经常你吃我的一口,我咬你的一口,相互比试着谁折的更甜更脆。
  番麦收获后,挂在房檐下的干棒棒再一次成了我们时不时换米花糖和打番麦花(爆玉米花)的来源。每当村里来了打番麦花的人,最开心的便是我们这些小孩子。这不仅仅是因番麦花的美味,更有师傅“嘭”的一声将加工好的番麦花往出倒时有意无意撒在地上时,我们蜂拥而上疯抢的乐趣。还有帮打番麦花师傅拉风箱或摇麦花机是我们小时候最爱抢着干的事,因为拉或摇几锅下来,自家打番麦花时师傅就不收钱了。
  那时小麦产量低,番麦糁糁和番麦面搅团是人们的主食。那个年代,苞谷糁子几乎是每家雷打不动的早饭,人们或做成稀饭或再往里面掺入面粉做成稠糁子,另外调几碟萝卜丝或黄瓜洋葱等下饭菜,再加上几片粑粑(玉米面蒸的馍),一顿可口的早饭就好了。至今仍常常回想起和哥哥为了吃铲锅中的“呱呱”(做饭时紧贴锅底形成的一层薄皮),石头剪刀布定输赢来吃的场景。番麦面搅团吃起来口感柔软,香气浓郁,别有风味,老少皆宜,现在已成陕西的一道地方名小吃了。还有一种做法叫糁糁面。就是在熬好的稀糁子内下入切成菱形的小麦面片煮熟,再放入调料和菜混成一锅。小时候,冬季最爱吃的就是糁糁面了,又香又暖和又耐饱。当然,番麦还有很多做法。
  如今,这些美食在城里受到了热捧,也登上星级酒店等大雅之堂,以番麦面搅团、粑粑、糁糁等为主的农家乐成了城里人休闲、聚餐、商谈的好去处。
  又到番麦飘香时,我又想起了家乡那陪我长大的黄澄澄的番麦、香喷喷的番麦饭,还有那人那事……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