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专题
第04版:特稿
第05版:文学周刊
第06版:文学周刊
第07版:文学周刊
第08版:专题
标题导航
|
千阳之行
村庄
陈仓风情
盈盈杏河水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村庄
◎王商君
上世纪70年代,我还是个孩子时就知道村庄分为乡村的村庄和城市的村庄,因为我的一个姑姑就嫁到城市的村庄。那时候,他们主要为城市种蔬菜,所以叫菜业队。城市村庄的农民们收入高,经济条件好,“嫁城”成为那个年代女孩子的美好梦想。
前些年,我这个从小在乡村生活的青年来到城市打拼,扛着铺盖卷走进一个名叫八里村的村子,与很多和我一样来城市打工的人住在一起。城市里的村庄杂居着五湖四海的人,南腔北调里透射出城中村独有的繁华,这种让人落寞、思乡的心境也很难言说。城市村庄路边的各种小吃摊和商品摊,满地纸巾苍蝇乱飞的小餐馆,气味让人窒息的垃圾台和公共厕所。街道边上的台球案子和象棋、扑克牌、麻将摊子边早晚围满了人,还有那些蹲在路边咀嚼袋装花生喝着白酒的打工汉,粗声高嗓……
我对乡村的村庄记忆是鲜活和热闹的。一群狗,几窝鸡,一群牲口,一伙辛劳的男人和女人,一伙疯野奔跑嬉戏的小孩子。年节,回乡的人让村庄泛起那么一层波澜,但很快又恢复到先前的那种宁静。
光阴似箭,当我再次回到曾经居住过的城市的村庄时,已经有了一条宽阔的马路,两边耸立起一栋栋高楼,那个人流如织的村庄不复存在了,这些曾酝酿过打工人最初梦想的地方已经融入都市,变成了一个地名或者成为公交、地铁的站点,勾起回忆。
曾经在城市的村庄打拼、扎根,实现梦想的那么一群人,被乡村的村庄和独特的乡音吸引,在每年春节之前,如倦鸟归巢。随后又很快告别父母和发小、告别乡下的村庄,重启自己城市生活打拼的按钮。
随着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城市的村庄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部分,现代而繁忙。乡下的村庄却如同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牵挂着我的乡愁。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