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专题
第04版:文化周刊
第05版:文化周刊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广而告之
第08版:专题
标题导航
|
文化铸魂激发西凤新动能
做大工业遗产品牌
传承文化为品牌赋能
历史中的秦酒与秦文化
古代工艺见证文化传承
让文化价值赋能西凤工业遗产群
用好双遗实现五变
西凤考古要有新突破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让文化价值赋能西凤工业遗产群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国家工业文化遗产核查组成员刘成
2021年,西凤酒酿造技艺和酿酒工业遗产群相继荣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国家工业遗产名单。成为工业遗产后,西凤集团该怎么往前走,如何把工业遗产群变成中国白酒的主要成员单位?
我们研究文化遗产,并不是单纯追求一种真实的状态,更多的是一种价值的传递。
文化遗产的价值是什么呢?从科学价值来说它是人与自然的智慧取向,社会价值就是人群的生存守则与人群之间的磨合过程,艺术和文化价值是人类自身教育认知与传统继承,历史价值就是人类需要这面昨天的镜子面对明天。
都江堰作为古代水利工程,一直被称为活着的遗产。中国白酒文化,也是五千年活着的文化遗产,这个诠释,需要西凤人完成。
酒的历史源远流长,从黄帝时代祭祀典礼“百礼之会,非酒不行”到周代“酒礼”与“酒德”以及“酒祭文化”;雍山血池遗址,从汉高祖至文景帝19次祭五畤活动;唐代的“酒催诗兴”。西凤酒被誉为华夏酒之源,历史悠久,经历了五个阶段的无间断传承。第一世,西周“秦酒”;第二世,唐代“柳林酒”;第三世,宋代“橐泉酒”;第四世,元朝“凤翔烧”;第五世,以“西凤酒”之名,1933年获国际金质奖。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西凤酒酿造技艺影响了川贵酒。
在这样的价值体系下,相信西凤集团与省考古研究院强强联合,会让更多与酒有关的文物、文献呈现在人们面前。(本版稿件由刁江岭、王玲采写)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