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老家那条路
◎杨美娟
  世间最美的路都不及回家的路。
  我的家位于县城东北,从崔木镇往东、南方向有两条路,往东去省城,往南就是我的家。那条路的两旁都是沟,山路盘绕下了山坡,再爬上岭上的大坡,村子的全貌就尽收眼底了。在这个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我们村子犹如一条灵动的玉带,盘绕于沟壑之间,这里也就成了崔木镇唯一的平原。
  一条公路把村子分成了东西两片,离公路最近的平地建起了学校,村庄由高向低错落分布,我家住到了村子的最北边。家门前那条路是全村人放牛羊的交通要道,也是我们外出唯一的路。小时候,那条路上一片“繁华”,成群结队的牛羊一拨接一拨从门前走过,就算它们慢悠悠的,身后也是尘土飞扬,甚是壮观。到了雨天,出行就成了我们的一块“心病”。
  岁月流逝,很多事都成了过往,我工作后离开了老家,那条回家的路就常常出现在梦里。每次回老家都发现,老家其实也在慢慢地发生着变化,村民从窑洞搬进了平房,村落从沟里挪到了塬上,公路两旁建起了统一规划的新农村,青砖红瓦、错落有致。有一次,我回家串门,村里前后几排街道隔着宽宽的水泥路,我竟然找不到秋凤姐家,还要母亲给我引路。
  老庄子旧貌换新颜,从原来村口的红治哥家到最北头的我家,新建起了规模化牛场,招商引资来的企业在那里养牛。那条曾经困扰我出行、长大后频频进入我梦境的泥土路,已经变成了一条4米多宽的水泥路。牛场往回拉饲料,客商来村买牛,不管是小型农用车还是大卡车,都能直接开到场房门口。
  脱贫攻坚的春风吹来,班车站进了村子,停在了家门口,坐班车去镇上只要半小时。更让人惊喜的是,以前去趟市里,得大清早出门,辗转几趟车,到了晚上才能到,不得不找个旅馆住下。现在只需一个小时就能到县城,坐上大巴上高速,两个小时就到了市上,办完事后还有充足的时间逛一逛,这在以前真是不敢想啊。
  便捷的交通拉近了距离,缩短了我们的出行时间,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如今,道路宽了,心路也就远了,村里的年轻人背起行囊走向了城市,逢年过节时,又开着私家车在家乡路上,唱起了《越来越好》的幸福歌。
  印刻着“木龙盘欢迎您”的六个大碌碡彼此相依,犹如历经沧桑却祥和依旧的老者,守望在村口,看着乡邻脸上幸福的微笑,看着来来往往的公交车、私家车和大卡车。还有那一条条平坦的公路,像金色的彩带镶嵌在广袤的田野中,和遥远的地平线绵延相连,构成一幅和美恬静、富有生机的乡村图画。
  老家那条路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它把乡邻种的玉米烤烟送出了家门,把现代农业技术引回了村子,不仅是引领父老乡亲致富之路,也是一条拓宽经济发展的产业之路。它把村子的年轻人送出了农门,把城市的文明引回了村子,不仅是承载希望、承载历史的记忆之路,也是一条通往幸福美好日子的民心之路。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