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党的二十大特刊
第03版:党的二十大特刊
第04版:本市新闻
第05版:乡村振兴专刊
第06版:民政专刊
第07版:文学周刊
第08版:文学周刊
标题导航
|
乡村铁牛跑得欢
栗子熟了
无人机下靓扶风
老家那条路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无人机下靓扶风
◎陈军强
相信不少观众曾随无人机航拍,见识过扶风这片钟灵毓秀的大美之地。在扶风的天地遨游,体验从地理、自然到人文、历史前所未有的极致,我深刻地感受到:不同于以往航拍下的零散的局部美,如今扶风的美是极具震撼力的,是秀丽而繁荣、沧桑而富饶的。
当无人机直上云霄,俯瞰这片生我养我的热土时,我惊喜地看到那些苍翠葱茏的林海、波光粼粼的河流、枝繁果硕的果园、日新月异的城镇乡村、四通八达的公路桥梁等场景时,总是不禁感叹自己对家乡还是了解得太少,而这些年它的变化也实在是太快太大了。
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在飞翔的无人机下,720平方公里的扶风大地上,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国省道路连线成网,农村公路进村入户,高架桥梁横跨在青山绿水间,人来车往,川流不息,美不胜收。旅游路让景点交通实现了无缝衔接,产业路为现代农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园区路为工业强县提供了基础支撑和空间保障,农村路实现了六纵七横的网络全覆盖。交通的非凡巨变,全面构建起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大通道,如彩绸舞动的道路织就了绿水青山的扶风胜境。
无人机下的家乡山之崔巍,水之灵秀,山水之美,得天独厚。从薄雾缭绕的野河山国家森林公园、九曲回环的七星河国家湿地公园,到奔流不息的渭河两岸生态长廊,天光云影,林海无垠,水光潋滟,如诗如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多年的治理让家乡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花更红、环境更美。随着景色宜人的生态网红打卡地越来越多,人们身临其境,得以尽情地放飞心灵,肆意享受这天时地利之馈赠、自然人文之结合,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油然而生。
无人机下随处可见苹果、猕猴桃、柿子、苗木、大棚菜等果蔬基地。多年来,全县实施特色农业强优工程,形成了“一镇一业”的特色产业品牌,粮食产量逐年递增,果品产量产值实现翻番,呈现出现代农业强县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壮美图景。每当我徜徉在景色如画的田野间、果园中,品尝着各种新鲜美味的水果时,诗意情怀顿上心头,一道道田园风在拍照留影中变成了永恒。
无人机下的扶风县城,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透过镜头,我从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建筑里感受着现代城市恢宏的气势,从象征着扶风精神的城市标志里能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夜幕下的扶风,也是灯光璀璨、流光溢彩。县城规模不断发展优化,如今城区面积比原来扩大了三倍多。看今日县城山城、水城、文化城融为一体,绿化、亮化、美化融成一色,新区老区互融互通、功能完善。家乡大地上的山水之美、人文之美、生活之美和时代之美,在县城都得到了集中展现。俯瞰美丽家乡,它正像一颗明珠闪耀在三秦大地上。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