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乡村铁牛跑得欢
◎赵林祥
  秋分节气过后,关中平原开始大面积秋播,农人又进入一年一度的忙碌时节。
  像众多常年在外打工的农民工一样,我如候鸟般踩着季节的节点回到家乡,原计划请三天假回来种完6亩小麦,岂料农机户新购置的大马力70型拖拉机,不仅配套了大型播种机,还安装了新近发明的化肥自动撒料机,这样一来,不用人工撒肥料,指认一下地畔,几乎没费力气,半天时间就种完了地。看着在田地里“突突突”欢叫着奔跑的“铁牛”,回眸地头等候的叔伯大婶们一张张轻松悠闲的笑脸,一时感慨万端。
  老家农村远离城镇,上千口人的村落,分布在小韦河北岸的二级台塬上,村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大多在河滩和北塬。过去好多年,偏远农村机械化程度低,数代人春种秋收靠的是牛拉犁播种,人力架子车拉运果实秸秆,出门就是上坡下坡,抬腿动脚一身汗,受尽了劳累。后来,虽说村里有了手扶拖拉机,因为农机少,马力小,配套的简易旋耕机离不开人工撒肥料、撒种子,种麦时庄户人满地里来回跑,累得腰酸腿疼汗流浃背,秋收秋播没个十天半月忙不过来。
  随着国家逐年提高农机购置补贴标准,农业机械不断更新。贴心的惠农政策激发了村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村里头脑灵活的文学叔率先买了一台蓝色江西18型四轮拖拉机,春天为邻里旋耕播种,夏天拉运麦捆、碾场、犁地,秋天转运玉米棒子、秸秆、种麦,冬天拉土、运粪,一年四季车轮滚滚忙个不停,极大地减轻了庄户人的劳作负荷,在惠及乡邻的同时,他也发家致富盖起了二层楼房。在他的带领下,两三年间村里就先后添置了三台农机,“铁牛”替代了黄牛,过去十天半月才能完成的秋播,如今三五天就安顿下来,村民有了富余时间,不耽误外出务工。
  也就短短的10年间,得益于党的惠农政策,家乡农业机械化飞速发展,农用拖拉机两三年升级换代一次,耕作播种由以前单一的拖拉机旋耕,拓展到小麦、玉米不同类型的专用播种机。文学叔先是淘汰了18型机子,买回一台崭新的35型农机,刚用了两年直接换成10多万元的东风90型大马力拖拉机,配套的三铧犁和2米宽的播种机,犁地、播种每天能耕作上百亩,大大加快了秋播进度。其他农机户也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有的添置收割机、烘干机;有的购买除草机、运输车;喷洒农药的无人机也开始在乡村“大显身手”;青年人更是后来居上,开上了100型的大号“铁牛”,一天可耕作300多亩。数代吃苦受累的农人,告别了人力耕种收获的历史,秋收时节再也不用拉着架子车爬坡下河,人站在地头,收割机就能将玉米棒子装进卡车运回家里,拖拉机接着犁地、旋耕、播种,撒化肥、溜种子全程机械化操作,当天就能轻轻松松地种好小麦。
  各式农业机械成为助农增收的好帮手,西府农民告别了数千年的传统农耕方式,一料庄稼从播种、施肥、除草、打药到收获,全程用上了机械。不断推陈出新、升级换代的各种“铁牛”,奔跑在广袤的田野,让庄户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有了更多的时间从事多种经营,农业科技为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