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本市新闻
第04版:政法专刊
第05版:科技创新
第06版:教育周刊
第07版:文 化
第08版:专题
标题导航
|
《诗经》里的秦风秦歌
成吉思汗重臣王檝
闲话老行当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诗经》里的秦风秦歌
辛怡华
秦的发展轨迹是由一个氏族部落开始,进而形成一个地域性的小国,逐渐发展壮大,最后成为统一中国的王朝。她的文化基因中,既有产生在东方的殷商文化因素,又有周人文化因素,还有戎狄文化的因素。后来又吸纳了商鞅的农战思想,并经过高歌猛进的战争锤炼,形成建功立业的价值观,处处表现出自信、张扬、勇健、刚强,“安难乐死”“勇于公战”的士卒文化特征。
文学既然是社会现实的反映,那么它就会曲曲折折地反映出秦人的奋斗历程,渗透进秦人的价值观和文化特点。在春秋以前,秦文学的存量很少,这虽然同那时秦的文字记载不多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同秦人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极不稳定的社会组织的流动性有关。秦襄公立国以后,一直到战国时期,是秦国历史走向辉煌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秦文学作品,也表现得比较活跃。这一时期也正是秦人沿着渭河的流向,向东发展的重要时期。宝鸡一带,山水交错,平野出乎其间,正是孕育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地方。
秦人在宝鸡的几百年中,文学表现主要是诗歌,如《诗经·秦风》《石鼓文》。
春秋时期,秦国为了抗击戎狄的入侵,曾经进行了长期的艰苦斗争,到了秦穆公统治时期,秦国终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出现了“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的局面。秦国地处当时中国的西部,在征伐戎狄的战争中,秦人为了保卫家园和开辟国土,纷纷拿起武器,勇敢地参加战斗,养成了秦人的尚武精神。《小戎》这首民歌,就生动地描述了这种情景。歌词以出征将士妻子的口吻,回忆了装备精良的秦国军队出征时的状况,抒发了妻子怀念丈夫的心情。歌词共分三章,首章描写精美坚固的战车,次章描写高大雄骏的战马,末章描写锋利无比的武器。全篇对秦国强盛的军容,发出了由衷的赞美。歌中还表现出妻子虽然盼望着远方的亲人早日还家,但又以丈夫为国出征而感到自豪,缠绵的儿女之情和豪迈的英雄气概浑然一体。《无衣》这首民歌的主题大致与《小戎》相似,它是一篇秦国将士互相勉励的军歌。歌词集中表现出秦国战士解衣推食、患难与共的品质和慷慨激越、昂扬振奋的战斗意志。
与《小戎》和《无衣》不同,《黄鸟》则是另外一种类型的作品。它以哀怨悲愤的诗句,对用活人殉葬的陈风陋俗,进行了强烈的谴责和无情的抨击。公元前621年,秦穆公病重死去。临死之前,强迫一百七十七个活人为他殉葬,其中包括子车氏的三兄弟。这三兄弟,为国作战非常勇敢,在秦国人中享有较高的威望,被人们尊称为“子车氏三良”。当三良为秦穆公殉葬后,人们悲愤难忍,唱出了《黄鸟》这首哀歌。歌词揭露了人殉制度的罪恶,表达了秦国人民对三良的哀悼。秦穆公是春秋五霸之一,文治武功都有可取之处,但他残酷地用活人殉葬,理所当然地遭到了人民的谴责。
《权舆》被认为是讥讽秦康公的,史籍中康公的事迹寥寥,或许这首诗是反映了一个社会大环境的问题,是一首哀叹没落贵族的挽歌。秦自襄公始国,经过几代君王的不懈努力,至穆公时一度强大,曾得到孔子的称赞:“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僻,行中正。”但此时的秦国仍是奴隶制国家,而中原地区已开始封建化,发展很快,相比之下,秦国就落后了,受到东方诸侯国的鄙视,国力又开始衰落。中原地区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的浪潮,极大地冲击着秦国。秦国内部政局动荡不安,政权频繁更换,造成了一些失势的贵族,这些人曾经居夏屋,食珍馐,享受荣华富贵。而现在,他们失去了以往的优势,只剩下哀怨的吟唱。这首诗,可以说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
《渭阳》是康公怀念母亲之作。康公的母亲是晋献公的女儿。秦晋联姻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婚姻,来巩固两国间的友好关系,或是缓和、消除两国间的紧张局面。秦晋虽有联姻,但关系还是时好时坏。秦晋作为两个都颇具实力的强国,两国间战争时有发生,互有胜负。而对于晋来说,秦国的日益强大,则是很大的威胁,因此,更是小心翼翼地处理着同秦国的关系。《渭阳》正是这种政治关系的产物。见舅思母,人之常情,而且世事常变,今天依依惜别,明天有可能刀戈相见,怎不令人唏嘘?这一份亲情是无法尽言的。
《秦风》中还有一些美丽动人的爱情诗篇,《蒹葭》一诗,一唱三叹意境缥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歌中的主人公饱含着无限的情意;在秋水沙洲之间,苦苦地寻找着自己的情侣,那种执着,感染着读者的心。这首民歌,格调清新,意境非常优美。《晨风》是一首哀怨的相思之曲,因为思念,而使“忧心钦钦”“忧心靡乐”“忧心如醉”,因此,反复咏叹“如何如何,忘我实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深切的思念,实是后代相思诗的范本。由于史料缺乏,我们无法确知当时秦国的男女,是如何在这片广袤的黄土地上,演绎他们的爱情故事。但是,这些爱情诗都向我们传递着同一个文化信息。
《终南》之“终南何有?有条有梅”“终南何有?有纪有堂”。《车邻》有“阪有漆,隰有栗”。古人作诗,多以物起兴。秦人多以树木起兴,仅十首诗,便提到至少十三种树木的名字,如:漆、栗、桑、杨、条、梅、纪、堂、棘、楚、苞栎、六马文、树檖等。有些树木是常绿乔木,说明这个地方当时气候温暖、湿润,植被很好。
《秦风》是秦人生活大场景中的一幅幅小画面,一方面,它以高昂的基调,向我们展示秦人东扩的实力;另一方面,它在告诉我们,秦人并不只是一个只知道战争的荒蛮民族,也曾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同《诗经》中的其他优秀作品一样,它不仅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才能,也奠定了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基础,对后世文学特别是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摘自《秦人崛起——中华一统的奠基之路》)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