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本市新闻·广告
第04版:金融之窗
第05版:体育周刊
第06版:广而告之
第07版:文 化
第08版:专题
标题导航
|
夏收
一部尘封七十多年的宝鸡地方志书
中华医药始祖岐伯
攀枝折花不文明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夏收
夏粮作物以小麦为主,其次还有大麦、菜籽(油菜)、豌豆、冰豆等。除小麦外的夏粮称为杂粮,因为这些杂粮作务较为简单,其作务方法这里就不赘述了。
各种粮食的耕作方法各不相同,尤其以小麦的收割技术最为繁杂。虽然夏季作物的收获从收割油菜开始,接着是收割大麦,接下来才是收割小麦,但凤翔人并不把开始收割油菜或者收割大麦看作夏收的开始,而只有下镰收割小麦,才认为是夏收的开始。
整个夏收期民间称为“忙夜天”或者“忙里”。夏收结束以后到立秋之前称为“忙毕”。夏收以光场为序曲,下镰收割小麦为开始,摞麦草为结束。
立夏以后,人们就开始准备夏收。除过购置杈把扫帚牛笼嘴这些夏收时必备的用具,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光场,要赶在菜籽收割之前将场光好。
“场”是一大块平地,是用碌碡给小麦脱粒的工作场地。在过去人工脱粒的时代,场是北方小麦产区必不可少的工作场所。对场的要求一是平,二是光。平指的大平,要求整个场面下小雨时不能走水。即下小雨时雨水只能在场里渗掉,如果流动,就会冲出小沟,碾场时就会碾起浮土。浮土在扬场时扬不出来,会留在粮食里,影响粮食质量和存放。光是指场的表面坚硬光滑。坚硬则不起土,光滑则没有小坑洼。光场就是将这块碾麦用的平地收拾干净,将表面土层刮平砸实,并使它保持一定水分,不裂口子,不起浮土。光场时要先搂场,即在上年的场面上用镢头密密地搂一遍,将场面上的犟皮搂起来,耱细耱平,拣净石子、瓦砾,再用刮板刮平,等下雨之后或者人工泼上水,趁土壤保持一定湿度时用光场碌碡碾压瓷实。光好的场面要用柴草苫好,不能让其曝晒开裂。如果种有油菜,在芒种前将油菜割回来放在场里“弹”了,就该割大麦了。碾完大麦,接着就要割小麦了。小麦是主要农作物,凤翔人不说小麦,而叫它“麦”。
割麦并不是说割就割,而是从掌握麦子的成熟程度开始。小麦开镰的前几天,有经验的人要到地头去看麦成熟的情况,以决定每块地开镰的日子。看麦讲究“看早不看晚”,也就是要在早晨去看,而不能在傍晚去看。因为接近成熟的小麦茎秆已经逐渐木质化,水分传输功能日益减退,小麦经过一天曝晒,茎秆中的水分几乎全被蒸发掉了,到傍晚时会显得成熟好多。但经过晚上回潮,麦颗又会发胀,茎秆和穗也会重新显出青绿色。如果在傍晚看麦,就容易产生误判。因为误判而提前开镰,割回来的小麦就会出现胀颗而导致减产,也会降低小麦的品质。
早晨看麦要去早,在地头等着太阳出山。当太阳光逐渐强起来,麦穗上的露水刚刚蒸发掉,麦芒变得硬起来,用手握时感觉到扎手刺痛的时候,看到的才真正是小麦成熟的程度。麦子下镰前的几天,是比较清闲的,人们已经鼓足了劲等待着夏收大忙的到来,准备工作早已做好,就等着麦子成熟了。到了看麦的日子,全村的能人都会会聚在田间地头,一边对着在望的丰收享受着收获带来的喜悦,估计着产量,评论着作务的得失,一边等待着露水下去。直到阳光渐渐灼热起来,才纷纷进地抚摸那扎手的麦芒,商量着应该下镰的日子。然后回家吃早饭,收拾刃镰、“肘肘”、磨镰石等收麦用的农具,准备享受麦收的紧张和喜悦。
割麦永远像是突然开始的,人们昨天傍晚还在村里闲转,第二天天没明就已经在麦地里忙开了。正如农谚所说“麦黄一时”。白居易也在《观刈麦》的开头就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麦一黄,就要尽快下镰,“宁割缩,不割落”,除过天气因素的风雨不定,霈雨频仍之外,防止小麦落颗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如果麦颗落在地里,除过影响当年小麦的收成之外,落在地里的麦颗长出麦青也影响下一料庄稼的作务和收成。为了抓紧时间抢收,割麦的时候每天一般要干十四五个小时。从清晨太阳将要出来的时候干起,直到太阳落山之后潮气弥漫,麦秆变得柔韧时停镰收工。早饭、午饭也是送到田间地头去吃。太阳下山之后,还要套上车把割下的麦捆拉回来。天色好还可以散放在场里,如果天气转阴,还要把拉回来的麦捆压成麦摞,以防被雨淋湿。安顿好场里的活儿之后才能休息。
(摘自《凤翔民俗》)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