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广告
第03版:本市新闻
第04版:副刊
标题导航
|
又是粽叶飘香时
端午话粽
街头,那一抹风景
肘肘和刃镰的回忆
麦梢黄,女看娘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端午话粽
◎平静
小时候喜欢过各种传统节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嘴馋,节日能吃到好东西啊,如春节的饺子年糕、正月十五的元宵、中秋节的月饼、腊八的粥,最难忘的就是端午节的粽子。它是我们儿时最甜蜜的记忆。
那时候端午节的粽子一定都是自家包的。端午节前两天,母亲会把精心挑选的糯米浸泡,是为了让煮好的粽子更黏软。再把煮过、清洗好的粽叶和马莲一条一条捋得整整齐齐以备用,还备了上好的红枣或自制的豆沙馅儿料。
到了包粽子的时候也是孩子们最兴奋的时刻,跟着大人们学着包,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可包出来的粽子不是底儿漏了,就是太松散,总需要母亲帮助修改整形才可被码入蒸锅里。
满满的一锅粽子被放到火上煮时便勾起了孩子们的馋虫,一遍一遍跑去看,焦急地期盼着,或者干脆就等在炉火边,眼巴巴地瞅着、等着,大口大口呼吸着空气中四溢的粽香。直到炉火熄灭,看母亲摆放在案上的熟粽子,实在等不到它变凉些,就缠着母亲一定要吃。
其实粽子晾凉后才显出了它的美味,剥去粽叶,紧实的粽子上染上一层淡淡的粽叶的色彩,咬一口,软糯香滑、黏韧筋道,如果吃到大枣更是让人齿颊留香,再蘸一点儿白糖或蜂蜜,这甜蜜的滋味儿在口内回荡,是何等的美好!
慢慢地长大以后,不只贪恋粽子的美味,也知晓了端午吃粽子这一传统习俗的来历。端午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屈原有关,那个峨冠博带的智者写下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传世名句。
忧国忧民的屈原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无法面对亡国之痛的屈原于五月初五,悲愤地怀石自投汨罗江,以身殉国。之后,更多地了解到屈原对于中国文学的巨大贡献。屈原一生创作了许多不朽诗篇,被誉为“中华诗祖”,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抒发了他炽热的爱国情怀,体现了他追求理想的九死不悔的精神。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两千多年来,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华夏子民世代相传,以包粽子、戴五色丝、举办龙舟竞渡等活动来怀念屈原。他留给后世的不仅仅是一篇篇不朽的作品,更是一种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历史跨越千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走过光辉的历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奇迹!迈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新时代的超越发展终将在历史的篇章中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发展总会历经风雨和磨难,但我们的祖国必将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宁!让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共同创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华大家园,倍加珍惜和感恩今天的幸福生活。
又是一年端午节,精心挑选制作粽子的原料,按照母亲传授的方法和步骤,耐心地包出一个一个精美的粽子,这一个个承载着民族精神的粽子在炉火的慢慢蒸煮中,香气四溢!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