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眉县戒约碑的历史
杨烨琼

  在眉县齐镇村村史馆里,保存着一方由几块碎碑拼凑起来的残碑,碑长1米有余,高0.4米左右。
  这方“戒约碑”上的内容有三部分,即“戒约”由来、内容、落款。主要部分是戒约,共有三十三条,有“戒分门、戒背本、戒诡异;戒愎、戒傲、戒欺;戒吸烟、戒酗酒、戒假货”等内容,涉及家庭、交往、经营、立身等方面,此碑也被称为“戒约三十三条碑”。
  据碑上文字显示,此碑是由当时“经理义学”的胡大瀛、张五龙等九人捐资,于“光绪三十年九月二十九日”即1904年农历九月勒石。以此算来,此碑自刻立距今已经历了118年的雨雪风霜。
  118年前,清政府正在鸦片烟的麻醉与软弱无骨的迷茫中恐慌地向列强弓腰赔款割地,腐败无能的清帝殿宇也在风雨飘摇中摇摇欲坠。
  看着此碑,细读碑上文字的时候,“戒约碑”所处的历史背景天空中:家国灾难之时,清政府依然作威作福,大肆盘剥百姓,供其享受。
  据眉县县志记载: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的时候,由于清政府的大肆盘剥加上关中的旱灾、蝗灾等自然灾害,这片原本富庶的土地上已是许多村落少人寡丁,常常在大白天也发生狼群难忍饥饿入村吃人的祸害。
  面对此种民生,官府的享受却不减半分。光绪二十七年夏,当时的官府驱赶眉地百姓进太白山搬运冰块,就为了给避八国联军之难而仓皇逃住在西安的慈禧太后做镇梅汤。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又在各地成立官盐局加重对百姓的盘剥。官盐局成立后,盐价昂贵,质劣量少,许多家庭无力买盐,不得不整日淡食维计。
  凤翔知府尹昌龄,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上任的。看着满目萧然的村镇和民众反抗的浪潮以及国家的衰败,他也深感痛心,思考着去扭转、去让民乐而国强。如他到任不久就开办了丝绸工艺厂,倡导栽桑养蚕,以图桑麻强民。然而,由于其认识的局限和浅薄,他将社会衰败的根源简单地归结为世风不古、民风不堪、洋烟祸害等,并没有也不可能认识到造成这些现象的本质。于是他依据自己判断,针对现实中存在的一些现象,拟定了《戒约三十三条》,并将其传抄到凤翔府属各县,想要教化民众,以凝民心、强民生、齐家国。
  时任眉县知县的是四川庐州人张炳华,他是“以附贡生任”眉县令的,也是一位颇有口碑的官员,后世县志对他的评价是“听断擅长,士民悦服”。他也像知府尹昌龄一样,看到了社会的乱象、怪象和民不聊生,他的心中也有为官的职责之急。他将尹知府的《戒约三十三条》抄录各处,宣教民众,以求社会稳定。
  这时,“经理义学”的胡大瀛、张五龙等九人捐资勒石,将《戒约三十三条》刻立于齐镇火星庙(今齐镇初中址)内,以宣示教化。
  戒约碑虽有其历史的局限,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有许多积极的内容和元素,如“戒软媚”:“丈夫当自竖脊梁不受人怜不求人赏”,要求男子汉大丈夫做人当有骨气。又如“戒忿厉”:“张子(张载)云,‘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处乡党务宜谦和”,倡导谦和乡里。还有“戒假货”:“流弊无穷且易生不肖之心”等等,这些不仅在当时具有积极的意义,即使今日,亦不容忽视。
  1935年,齐镇乡绅郭梦九、程阁卿、田佩芝倡办“齐家寨国民小学”,以火星庙就学,这方“戒约碑”依然陪伴着书声琅琅的“齐家寨国民小学”“齐镇中心小学”“齐镇初级中学”的发展,陪伴着一批又一批的学子满怀期望而来、胸怀理想而去。“戒约碑”在此后近30年的时间里,耳听学子书声奋,随伴书生各成人,也阅尽了天空的风云变幻。
  在“戒约碑”六十多“岁”的时候,它被砸成几块掩埋土中;在“戒约碑”近一百“岁”的时候,学校基建中,它被偶然发现,人们拼凑保护;在“戒约碑”一百一十二“岁”的时候,村上建设村史馆,被收入馆中保存。同时也将“戒约碑”诞生时的历史天空背景记忆下来,让后人知道那段晦暗的历史,铭记那段艰难与奋争。
  碑石记史,记载历史的天空,回望那晦暗污浊或是蓝天白云,要的是不忘记。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奋勇向前!
  (作者系眉县教育工作者、文化历史研究爱好者)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