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广告
第03版:专题
第04版:专题
第05版:廉政广角
第06版:文学周刊
第07版:文学周刊
第08版:文学周刊
标题导航
|
元宵节赋
年味
传承弘扬秦文化助推陕西追赶超越
在泥土和庄稼中寻梦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在泥土和庄稼中寻梦
——访千阳农民作家郑江泉
本报记者王卉
郑江泉,一位生活在燕伋故里千阳的农家汉子,一边在庄稼地辛勤耕耘,一边在文学园砥砺奋进。他的文字流淌着苍茫、大气、厚重的沧桑之感,也洋溢着浓郁、鲜活、暖润的乡土情结。其多篇作品在《延河》《陕西日报》《陕西农村报》《宝鸡日报》《中国草根作家》等报刊发表,捧获各类征文奖三十多次。在成为中国散文学会、市作协等会员后,他将多年心血集结成册,公开出版了散文集《触摸呢喃的土地》,终得梦圆。
品读名著博胸襟
上世纪80年代,中学毕业后的郑江泉便外出打工。他上过脚手架,下过砖瓦窑,进过石料厂,经历过无数的艰辛。当夜阑人静之时,他在那能看见星斗的工棚里,津津有味地咀嚼自己的“文化晚餐”。《简·爱》《基督山伯爵》《莎士比亚全集》《战争与和平》……一本本世界名著让他不知疲倦,反而更加充实。1985年《宝鸡日报》复刊,他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看着那篇《秋野拾零》印成了铅字,他激情高涨,更加勤奋,习作频频出现在各类报刊。散文《春之礼赞》在首届全国微型文学大展赛中获得一等奖,《飘向亚运会的思绪》还荣获了“迎亚运”征文优秀奖。
扎根田园咏乡愁
如一株艾草,郑江泉扎根黄土地,又奉献出自己的绿荫。他参加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和海南大学文学院作家函授班,取得了两个大专文凭。在当乡镇干部的那几年,他连年被机关评为先进个人。2009年从机关下岗后,他自费到省上参加农资营销员培训,并筹资创办了农状元农资经销部。他到田间地头查看庄稼的病虫害,指导农民兄弟科学种田。在长期与土地和父老乡亲的接触中,他与乡土建立了深厚的情谊。闲暇时,他拿起笔来,用文字吟咏和记述心灵中的喜悦与感动。在大棚里,他听到了一个薤白与小蒜的传奇故事,于是创作了《氤氲在味蕾中的小蒜香》,登上了中国作家网、《速读》等专业文学平台,他诠释故乡人收割麦子艰辛与喜悦的散文《收割夏韵》和《品读麦峪》,也被多家媒体刊载。
触摸泥土吐心声
这些年,郑江泉精心耕作着自己的十多亩土地,他对经营的小店也是用心,农药怎么用、果树施什么肥、小麦条锈病怎么防治,他都不厌其烦地给农民兄弟讲清楚,有时还热心地免费送货上门。骨子里的朴实与善良,也得到了农民兄弟的交心与认可。他的农资店曾被市农业农村局授予A级农资信用店和模范守法经营户。他还受邀参加文化和旅游部发起主办的阳光工程文化志愿者,撰写台词编排节目,与志愿者一道巡回全县各镇演出。
郑江泉把业余写作看成自己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当有灵感的火花迸发,他就用小本子记下来。他认为种田是自己的本分,干好农资农技服务是对生活的一种感恩回报,而写作是一种对心灵的自由放牧。2020年,在千阳县委宣传部举办的“我爱美丽千阳”征文中,他创作的三篇散文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沧桑乡谣话变迁》获陕西老年大学征文三等奖。2021年,他的散文《携爱穿行在“圪垯头”们凋零的心路上》在“当好东道主,迎接十四运”陕西志愿服务文化作品征集大赛中,获文学作品类二等奖。正如著名作家程海所说:郑江泉是一位扎根在泥土地上的作家,他把对故乡的热爱、对土地的眷恋、对父老乡亲及山水草木浓黏的情谊,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他在与土地亲昵的对话中,积极地寻求用文字托起故乡的支点。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