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5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a1版:要闻
第a2版:联防联控
第a3版:本市新闻
第a4版:市场监督管理
第a5版:文学周刊
第a6版:文学周刊
第a7版:专题
第a8版:文化旅游
标题导航
|
网络时代的文学创作更需树立精品意识
我和我的溪流文学社
作家的劳动与收获
再读《秋天的怀念》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我和我的溪流文学社
◎寇明虎
恢复高考那年,我在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已劳动三年,离开校门前,零碎学习的那点知识,早已被劳作和汗水置换。但我仍抱着不甘平庸的心情,走进考场。那篇“记一件有意义的事”,我从开考到交卷,也没写完。那一年,我们所有进考场的同学,都与大学失之交臂。
落榜激发了这群回乡青年的斗志,家境稍好的同学回校插班补习,像我这样既无钱又无门路、还不甘沦落的一群人,走到了一起。我们用五分、一毛的会费,凑存书籍。其中有几位年长的老师,把珍藏的少许书刊捐献出来。就这样,我们的“溪流文学社”在1978年秋季,趁着农闲,悄然在马营地区诞生了。
繁重的体力劳动,疲惫的身心,阻挡不住与命运抗争的欲望。简陋的屋舍,昏暗的油灯下,苦读、思索、奋笔疾书。十几人的组织,按月轮值。这一月在你家的炕头上交流心得,下个月到他家院子的树荫下促膝学习,遇到阴雨天,又凑到一起讨论习作。身体的困乏不算什么,每个家庭的粗茶淡饭更不计较,还有时常来自家人的不理解和埋怨,只会为我们增添与命运抗争的志气。我们当年的文学习作活动,后来影响到渭河南岸的天王、磻溪、清溪、八鱼等地上百文友效仿学习。这样辛劳着、俭朴着、快乐着,一直坚持到1983年,包产到户的浪潮,分散了各人的奋斗目标,我们这股“溪流”汇入了改革开放的社会大潮。
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境遇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社会稳定生活富足,文化又悄然成为每个人生活重要的一部分,读书学习也成为当代最时尚的社会风气。可我总会想起1972年春季中考,三个公社几千名初中毕业生,只有110名学生进入了两年制的高中学习,我有幸以126分的中上成绩被录取,因为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我一直对读书求知若渴,因此也有了溪流文学社的那些日日夜夜。
我们这一群人,当年在艰难环境中与命运抗争,苦读的“涓涓溪流”,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已成了作家、编剧、教育工作者、公务员和企业家,大家在各自的领域为社会作着贡献。我很庆幸,当年的我们对求知秉持着一份恒心和毅力,才改变了我们这群人的命运和境遇。而受影响和被教育的后辈们,也大多以博士、硕士的优秀学业,服务于社会。如今回首往昔岁月的苦读勤学,无怨、无憾!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