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深度宝鸡
第03版:深度宝鸡
第04版:专题
第05版:本市新闻·广告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文学周刊
第08版:文学周刊
标题导航
|
耕读传家
无事乱翻书
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创作营养
一场伟大的胜利
团结的力量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耕读传家
◎李萍
老家院子里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耕读传家”四个字,每每看到它,总会涌起一种激励,总有一种牵绊萦绕心间。
出身于农村的故乡人,耕种为生的生活方式是期盼、是享受。阳春时,挥锄麦田、铲净杂草,任三五孩童玩闹、看大人们挖荠菜,谈笑嬉戏之声荡漾在田间。盛夏时,忙碌抢时、收割金黄,邻里们互帮互助、碾麦扬场,孩子们提笼拾穗、追赶玩闹。一个个立在场边的麦袋,收获的是沉甸甸的踏实与憧憬。孩子们的快乐是麦堆里的游戏、麦垛上的翻滚……干旱的季节,村里人排队轮换,在村头的那口井里抽水浇灌、修渠引道,庄稼挺拔身姿,长势相随于农人的愿许。
我是农民的孩子,像父母一样,与黄土地有着扯不断的情结。故乡人耕耘黄土地,面朝黄土背朝天,书写了大写的“勤奋”。是啊!没有耕耘,怎有收获,播种与付出有多少,成绩与进步便有多少。“耕”是实践,是体验,更是行动。“耕”给了我激励,助力我在人生的路上希望满怀、步步走实。
记得很小的时候,祖父就常捧书在手,老花镜里发现了我们姊妹,便喊:“来,爷给你们说个字。”而我们多是蹦跳着凑过去,祖父翻开字典,给我们讲那些厚厚的书中的字,讲那字读什么、有何义,认真投入得很。等讲完抬头时,在一旁的我们姊妹也似懂非懂地点起了头。那时候,每到腊月,乡邻们陆续来我家,请祖父为他们写副春联,而我们姊妹便开心于帮着折裁红纸、展平春联,“春回大地”“钟灵毓秀”“福满人间”等词语也就是从那时记下的。多少个热炕头,爷爷教我们背读“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祖父爱读书,也爱写字。在祖父晚年,他每天用那漂亮的小楷毛笔字为我们家完成了家谱,书香门第的家风也便随之延续。像极了祖父的父亲,多才多艺、能弹会书,潇洒的艺术字,吸引我常常去学习模仿。幸运的是,我终于也像祖父、父亲那般整日与书本为友。初为人师时,还曾有不少学生崇拜于我从祖父、父亲那里学来的艺术字呢。如今,儿子也爱上了阅读,就像我陶醉于作家的那些精彩美妙的文字一样。读书就像与贴心的朋友相伴,让我的心里充满着阳光和快乐。“读”给了我力量,读是修身、是立德,更是积淀,充实我在岁月的历练中完善丰富、不断向前。
“耕读传家”像微风吹拂心坎,如芬芳留存温暖。亦耕亦读,已植根于我心深处。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