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向阳
埋头几十年苦苦耕耘,将本地过去发生的事件用心记录下来,这真是一个有心人。他是“义务史官”,从时间长河中打捞出这么多珍珠贝壳,是想让人把这些事刻在心里,也是提醒更多人“知来路才能启新程”。
当今忆旧的人已经不多,人们玩着手机沉浸在海量的信息中,仿佛过去发生的事是另一个世界上的事。一些年轻人不仅不知道祖上三代的先人,更不知道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出过哪些先贤,他们的脚没落在地上,身子轻飘飘如风中的树叶。所以,我说杨江海的这本《千山拾遗》,有着培根铸魂的醒世作用。千阳人读了他的这本书,会知道他们的上空原来有着密密麻麻、璀璨夺目的英雄星座。
这本书分为《人物春秋》《岁月留痕》两部分。《人物春秋》卷有孔子72贤之一的燕伋,作者着墨不多,却镌刻下燕伋历时17载,三次不远万里赴鲁拜师求学,回乡后思师心切,遂衣襟兜土,筑起望鲁台。作者称赞他是“尊师重教的楷模”“忠孝仁义的化身”“坚毅执着的标杆”“敢为人先的勇士”……
读了千阳籍革命烈士严子夏的事迹,他犹如千山上的松柏、千水畔迎寒绽放的红梅,让人敬仰万分;同样令人难以忘怀的,还有革命志士刘国璋荡气回肠、视死如归的英雄事迹。在《人物春秋》中,还记录了抗战老兵张五奎、千阳第一任县委书记刘立波等先辈的不平凡事迹。还有于右任在千阳避难、黄胄在千阳中学任教的昔日遗痕,更有原省委书记吕剑人来千阳推广机械化、原第二轻工部部长徐运北考察千阳民间工艺等真实情景,粗粗算下来有20多人,杨江海走访了多少人写完了多少本子,其艰辛可想而知。
《岁月留痕》则留下了千阳大地上如江河裂帛、彩虹悬空一样的非烟往事。如“千陇”两县历史上的“三合三分”“民国时期的那些事”“千阳解放后的一二三四”“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始末”“家庭联产责任制在千阳实行”等,都具有揭秘性、真实性。如“解读鲁家村”一文,探析了燕家山周围村子为何有鲁家村、望鲁村、望东村,是因为这里诞生了一代先贤燕伋,才镀上了鲁字的色彩:“村号鲁家因慕鲁,芳名四达永无佗”,怀师恩深,筑台眺望。谓其台曰“望鲁台”,名村号曰“望鲁村”。书中还披露了好多鲜为人知的事:燕伋出生地的燕家人知书好礼、男子刚强、女子贞烈。清人吴宸梧等编著的《增补石门遗事》曰:“燕氏,李簋珍妻。明末寇乱,夫妻避贼崖洞间被执。氏有姿,贼掠以行。氏不舍珍,贼遂杀珍。氏见夫死,恶言大骂,以石击贼,抱子坠崖而亡。”这正是“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千阳人民品德的真实写照。千阳历史上有不畏权贵执法如山的西汉丞相司直郭钦,有外击边寇内斥奸佞以身殉国的唐代将领段秀实,有亲民爱民刚直不阿的明代陕西参政胡松,可谓人杰地灵、物华天宝。记录下这些人,也是千阳精神的根与魂、本与源。
掩卷遐思,星空满天。仰头北望,千山如黛。杨江海的这本书,不是小说,不是散文,似乎与文学沾不上边。但这本书在今天看来,甚为珍贵。弘扬传统文化、红色文化、革命文化,让更多的人知道脚下这片沃土,浸润着先哲及革命志士的血迹,以至胸怀理想,矢志奋斗,传承薪火,就需要这样的红色经典读本。杨江海的这本书体现了难能可贵的“三性”:
一是“抢救性”。随着世事变迁,物换星移,不少老一辈革命家及经见当年大事的人纷纷谢世,不少珍贵资料及“独一资源”也来不及整理,由此就被湮没或消逝。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抢救性挖掘及整理。这些看似口碑相传的事,如果不能让当事人打开话匣子,就会以讹传讹,直至失真。杨江海把别人娱乐的时间用来整理红色历史,足见其担当和责任,也足见其有着崇高的追求。
二是“补充性”。有人说,每个县有县志就行。实际上,“正史”还需要补充,一棵大树之所以茂盛,是因为它有泥土下繁如密网的根根梢梢;一条大河之所以壮阔,是因为有远处一根针似的溪流在涌动,以回忆录写成的历史更富有多彩性、趣味性、可读性。写史如何写得让人爱看,司马迁的《史记》就是成功的尝试,《星火燎原》也是成功的探索。记得我上小学时,觅到几本《星火燎原》,读来如临其境,如饥似渴。杨江海在不少篇章中运用了散文笔法,所以写出的东西有血有肉,扣人心弦,引人入胜,让人难忘。
三是“故事性”。讲好宝鸡故事,就要以平民视角,接地气沾泥土有烟火味。杨江海的文章在讲故事方面有独到之处。我们写新闻要学会讲故事,写小说要学会讲故事,写历史也要学会讲故事,打开了故事篓子,你的作品就会受到欢迎。这本书,忠实于历史却不死板乏味,让人读过文章后如余音绕梁、回味无穷,这得益于作者以细节感染人,用真情打动人,所以所写的每个人就刻在了读者脑海,走进了读者心田。
吕向阳: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冰心散文奖、丝路散文奖、报人散文奖获得者,著有《神态度》《老关中》《陕西八大怪》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