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西秦视点·广告
第04版:交通运输
第05版:文化周刊
第06版:文学周刊
第07版:要 闻
第08版:专题
标题导航
|
老姬的故事
老巨的老豆腐
老董买马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老姬的故事
◎李少君
老姬娓娓道来,回忆起小时候的事情,就像在说昨天一样:“实在是没有一点吃的了!我采过榆钱、掏过鸟蛋、刨过树根,吃洋槐花肚子拉得下不了炕……甘肃老家地薄不打粮食,全家人再怎么辛苦,还是看不到一点指望,就逃了出来。”
1977年,老姬跟着爸妈从甘肃逃荒到陕西省凤翔县。6月份刚收完小麦,全家七口人挤在一孔破窑洞暂住下来,白天大人小孩到麦地里捡麦穗,晚上抬头望着月亮想甘肃老家。老姬有个妹妹,为了让她有个能吃上饭的家,爸妈狠心将她送人了。老姬说得很淡然,但我从他眼睛里看到的是无奈和悲凉!
上世纪70年代的姚家沟收留了全国各地逃难的人,经好心人帮助,老姬一家落了户。“姚家沟地多能产粮,12岁那年,我终于知道了吃饱饭是什么感觉。”老姬笑着对我说。
后来包产到户后,望着满满的粮仓,正值青年的老姬明白,靠着自己的双手,家人们再也不用为粮食发愁了。“收完庄稼,我舍不得回屋睡觉,生怕这粮食跑了。好多个夜晚,我都是在粮堆上睡到天明的。”老姬沉浸在幸福的回忆里,当然,他想守住的不只是粮食,还有全家的温饱和希望。
山里人吃苦耐劳,吃饱穿暖后总想再干点什么营生。老姬搞过养殖、种过蔬菜,还在岐山县做过商贸。转了一大圈后老姬最终发现,自己最爱做的事情还是和粮食打交道,于是,他干起了贩粮的生意。我问他,你在岐山县开店轻松又能赚钱,怎么又回到山里做粮食生意?“我喜欢粮食袋子扛在肩上的踏实,喜欢抓一把粮食放在手上,看它们的饱满程度,喜欢闻玉米和小麦的香味。”老姬故作神秘地看了我一眼道,“说了你也不懂!”
曾经逃难到姚家沟的外省人,有好多在温饱后又回了老家,老姬却留了下来。他盖起了三间水泥平房,在县城买了商品房,承包着一百多亩耕地,每到秋收时节,望着自家十几米长、装得满满的玉米仓,乐得合不拢嘴。
老姬能致富,做事公道正派,在村子里威望高,当上了村民小组长,2015年被村民选为村委会主任,2019年又当选为洛峪村党支部书记。四十年前从甘肃逃难来的娃娃,成了洛峪村的当家人,带着全村男女老少脱贫攻坚,发展致富。
2021年春,在洛峪村桃花源景区三期项目施工现场——这里曾连续举办了四届桃花节。站在桃花源景区的山顶,我与老姬商量着景区后续的发展蓝图,看着工人们忙碌的身影,老姬突然感叹道:“四十多年前,我在这里乞讨,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四十年后,这里竟然成了旅游景区!”
我笑道:“还不是因为有一大批像你我这样的党员干部在真心为民谋事干事,终于让咱山里人扬眉吐气起来了!”老姬说:“根本上是党的领导和国家对农村的好政策,没有这两样,我们什么事也干不成!”
是啊!从1921年到2021年,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百年来的一切成就,无一不是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取得的,从土地改革到包产到户,再到几千年农业税的取消,从精准扶贫到全面小康,再到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无一不是党在推动着农村发展变革。
我问老姬,现在儿孙满堂,干完这届也将要退休了,后面有什么打算?老姬说:“退休后在咱们村的农业合作社,还能干几年,我一定要想方设法把集体产业发展起来!我坚信,在党的领导下,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姚家沟一定会成为让人向往的桃花源!”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