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忆麦客
◎于同兴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每当这个时节,我总是会不由自主地回想起旧时的麦客,那憨厚的笑容、质朴的身影,总是在我眼前晃动。
  农业机械化以前,每当陕西关中的小麦快要成熟时,总会有一批批远道而来的麦客,准时来到我的家乡,帮助收割麦子。那个时代,麦客是收割大军中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特别是家中青壮劳动力欠缺,或是天气不好、雨水多的年份,农人们更是急切地盼望外地麦客前来帮助收割。
  当年,村庄内外、庄户门前或成群结队,或三三两两的麦客,成为麦收时节村庄中一抹别样的色彩,格外吸引人们的眼球。特别是喜欢热闹的小孩,总是睁着好奇的目光,跟着这些陌生的客人,在麦客群里东瞧瞧、西看看,显得异常兴奋。
  麦客多的时候,就跟街市上赶集跟会的人一样,黑压压的一片,人们就叫“麦客集”。这时,也就有人向麦客卖一些简单的饭食,如片片汤面、稀饭、拌汤等。我家乡岐山周原的麦客,大部分是从甘肃天水、平凉等地来的,也有一小部分是从北面麟游县来的。麟游是深山,小麦成熟比岐山晚十多天,他们就利用这段时间到山外来割麦挣钱。甘肃的麦客一般结伴而来,有兄弟、父子,也有少数夫妻。麦客的生活很辛苦,故此,他们特别能吃苦耐劳。他们出门时每人都戴着一顶旧草帽,携带一把割麦的刃镰,一件又厚又脏的破旧棉袄。为了不饿肚子,甘肃的麦客一般还带有炒面,没有麦割的时候就吃炒面、喝水。麦客们大多时间睡在房檐下。如果碰到不设围墙的戏楼等场所,那就是麦客的高级“宾馆”。下雨天,或天气阴冷时,破棉袄就是他们“温暖的被子”。
  麦子大面积成熟后,麦客一般都能找到雇主。而价钱由双方协商,按收割面积结算。协商好后,雇主把麦客带到要收割的麦田,指明界畔,麦客就开始收割。
  割得快的麦客,一天可以收割二亩多小麦,慢的一天也能收割一亩多。收割麦子的时候,就由雇主管饭。在关中西府地区,早饭一般是馍、菜、汤。菜多是生拌洋葱或黄瓜等;午饭和晚饭多是热干面或具有西府特色的文王浆水面,再拿几颗新鲜的大蒜瓣。这也是麦客最喜欢的饭食。麦客的劳动强度非常大,所以必须让麦客吃饱吃好,这是“礼仪之邦”的西府人待客的礼数和风俗风气。
  麦客,过去麦收时节一群特殊的劳动大军,他们浪迹他乡讨生活,披星戴月,日晒雨淋。收割麦子时,汗流浃背,灰尘满身。时间一长,身上的衣服脏兮兮的,脸也被夏日的炎阳晒得黑里透红。但他们却都有火热的情感、善良的心肠。他们是一群永远令我尊敬的人,也是一群永远令我怀想的人……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