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宝石机械公司牵头研制的国内首台“一键式”人机交互7000米自动化钻机,顺利通过出厂验收,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少数可自主研制自动化钻机的国家之一。
“一键式”人机交互的优势在哪?宝石机械公司是如何进行技术攻关的?日前笔者采访了宝石机械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张斌。
这台钻机“脑子”够用
今天业界看到的这台“一键式”人机交互7000米自动化钻机,“脑子”够用,其“手”“眼”“耳”功能俱全,能同时完成多个不同动作,其自动化控制水平,可从根本上改善油田现场一线钻井工人的作业条件,生产安全能得到最大保障。
从专业角度阐述:这台钻机具有独立建立根功能,可实现钻井与建立根作业同步进行;关键设备和工艺流程“一键式”操作,各设备之间能实现交叉运行;建立根、起下钻等关键作业流程及管柱对扣、涂抹丝扣油等操作都实现自动化;钻机还配置动态防碰安全管理系统,井架底座采用远程遥控起升等功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金声表示:该钻机的研制成功使钻井工人从“蓝领”变“白领”,提升了我国石油钻采装备的国际竞争力,打造了国家钻井工程领域的“国之重器”,在我国钻井装备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从管柱自动化到钻机自动化
工业文明的进步,没有“灵光乍现”的捷径,更多的是开发团队“遥望星辰,埋头苦干”的坚守。为何会走上自动化钻机研制的道路,这得从宝石机械公司2010年就起步向自动化方向研制装备说起。张斌介绍:“现代油田比拼的是装备的先进性,机械替代人工、自动化操作研究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自动化钻机研究没多少经验可以借鉴,要靠团队辛勤探索。他们的研发构想来自于走访各大油田,了解用户需求而做的精心调研,结合钻探公司技术专家的建议,研发团队开始搭建自动化钻机的整体研究框架,并做好逐步突破的“路线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庞大的自动化钻机系统需从单元部件的自动化开始突破。2011年宝石机械公司率先在国内开展钻机管柱自动化设备研发,研制出的全液压二层台机械手能自动行走至井口位置,抓取管柱,缩回,到达选定的指梁位置后,放下管柱,一套动作行云流水,实现二层台无人值守,避免工人高空作业的风险;包括铁钻工、动力猫道、钻台机械手等管柱自动化单元设备,开展了电、液驱动,以及各种结构的产品研制和现场工业性试验。这些自动化设备为管柱自动化钻机研究奠定基础。
这些设备在辽河、长庆、西南等油田先行试用。对于宝石机械而言,最大的难关莫过于对软件这类“卡脖子”技术的探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们和在控制系统上颇有研究的高校建立合作关系,由企业搭建主体构架,高校分层次进行软件开发。
经过研发团队经年累月、披星戴月、沉浸式探索研究,2018年宝石机械出厂了第一代产品——管柱自动化钻机,但当时的钻机“大脑”思考能力还不行,不能“左右手”协调配合,必须先完成一个动作,再进行下一个动作,说明软件控制能力还需提升。
没有装备的流畅运行及高效自动化,产品就缺少真正的市场竞争力。于是宝石机械围绕绿色、智能、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要求,联合川庆钻探、渤海钻探、工程院、管研院等单位,依托中国石油重大科技专项《重大工程关键技术装备研究与应用》,以钻井作业“省人、省心、省力、省时、省钱”为目标,在管柱自动化钻机研究成果基础上,以总装集成孵化创新为使命,全系统多层次集纳创新资源。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如今该团队终于在离线建立根和“一键式”人机交互等多项技术上实现突破,研制出更高效、更先进、更安全的第二代产品——“一键式”人机交互7000米自动化钻机,实现了从管柱自动化到钻机自动化的成功跨越。
向智能化迈出坚实的脚步
如今我们看到的“一键式”人机交互自动化钻机,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产品,它的算法精准,保证各个部件和设备运行时的统一协调,各司其职,不会发生设备之间的碰撞、“打架”。
据了解,该钻机核心部件实现了国产化,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相关课题已获得10项发明专利授权。张斌介绍:“这台钻机研制试验过程中,解决了很多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包括替代了以前需要进口的元器件,包括我们自主开发的idriller钻机控制系统软件,检测数据达到3000多个,它对我们走出国门,在国外高端市场开发、投标意义重大。”
“一键式”人机交互7000米自动化钻机在钻井过程中真正实现了“两把座椅控全程”,可大幅降低劳动强度,显著提升钻井作业时效和安全水平。它的研制成功,标志着宝石机械公司向国产钻机智能化迈出了坚实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