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玲萍
在文友的印象里,我写散文多一些,也写过一些评论,写诗不多。某个心灵颤动的瞬间,脑海里就冒出一行行句子,像枝头的一片片叶子,自然而然地萌发了。很多时候,我都不能确定,自己写的算不算诗。
说起诗歌,文学前辈为我们留下了丰盛的宝藏,大抵我们的每一种情感都能在先贤的诗歌作品中找到共鸣。于我一个普通诗歌爱好者而言,以阅读和学写诗歌静心修身,表达内心一种虔诚,说出快乐与悲伤,捕捉希望的光芒,用这本诗集向岁月致敬吧。
《素月》全书分六辑:“陌上花”表现的是对自然纯真而丰富的情意。近三十年的乡村生活,让山乡草木的气息融进了我的血脉。乡村有诸多不便,人少,物资单调,生活寡淡,但泥土与草木给予人的清净自然之气又是弥足珍贵的。“家是岸”以诗歌为爱留影。父母亲辛劳大半生,有痛楚,有甜蜜,他们教会了我善良和坚韧。小女儿俏皮可爱,让三口之家的寻常日子充满欢笑。最喜欢《看海》这首诗。暑假,带女儿去青岛,回来后和女儿一起写了这首诗,一些句子是女儿的原话。“素心笺”写自己对生活的体察和成长的痛觉。“云海望”一辑写成较早,青春时代的憧憬,像雾像雨又像风。“速写帖”表达对一些人与事的反思。“轻歌吟”采撷了行旅间的诗意。
书名源于《素月》这首诗。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和久违的童年闺蜜在电话里谈各自的人生经历,回忆童年时光,昔日的乡村小女孩都已为人母。窗外皎洁的月光让我的思绪回到到故乡和童年。邻家未建成的房前有堆砖垛,我们常常把它当成舞台站上去表演。夏天里,院前的打麦场上有我们跳皮筋的画面。虽然久未谋面,各自都经历着不同的人生,可童年的情谊依然如月光般清澈。挂了电话的我,仍对着窗外的月光凝眸良久,写下这首《素月》,遮挽一缕月光,追溯故乡、童年,也回望自己走过的路。念念不忘的情谊淡如流水。乡村的宁静朴厚,童年的天真无邪,成长的奔波疼痛,未来的祝福期冀,都浸在这月光里。
常能清晰地记起,小时候奶奶教我的那些乡间民谣。也许诗歌是我们人类最天真无邪的语言吧。不为附庸风雅,只想和生活的喧嚣保持一点距离,保留一点本真的生命感受,保留一点素净的感觉,储存一点像青春一样稍纵即逝的想象,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完整。
在复杂多元的现代文化背景之下,诗歌也该各美其美,有真情、有意味,有思想、有智慧,有语言的独特魅力,如流淌的音符,有自己真正的风采质味。感觉自己的诗歌感情是真挚的,意味在于各人感受,就艺术性而言,仍还欠缺一种卓尔不群的骨骼感和更加深刻的美学意蕴。某时候内心的思绪朦朦胧胧、一言难尽,仿佛远方有一点亮光在闪烁,有知音感,却很难捕捉。这可能正是我需要提升的。
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生命特质,自我意识天生带着诗意。写同样的话题,每个人的句子却不一样,除了文化差异,仿佛有专属于自己的写作密码,一如每个人外貌不同、手印不同,字体亦不同,这种个体的差异多么有趣。对于一个作者来说,春天里百花如锦,而那些无名小花也开出一片烂漫,苔藓长出幽幽绿意,都是真挚热情的生命活力。
周末带孩子踏春,渭河像一条清透的玉练在暖阳下熠熠生辉。河堤上桃花灼灼、柳帘依依,草坡铺开连绵起伏的绿毯。鲜嫩的苜蓿芽长得正欢,男女老幼三五结伴而游,几个孩子奔跑戏耍,欢声笑语不断。南山高拱,渭水低吟,鸟语花香,生命律动,眼前正是《诗经》中的诗句再现啊。
诗意是挺拔的树、烂漫的花、亲切的笑、皎洁的月……诗歌才是更接近人心的。现代人注重生活品质,生活与审美结合得更为密切,求真尚美,谁说不是在捕捉诗意呢?我们每个人不都是在书写着一首自己的生命长诗呢。采撷一缕月光,素心淡然,人间烟火也便从容旷远。
我以这些细碎的文字致敬走过的路,惟愿读到的人能觉着一丝半缕的温暖和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