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本市新闻·广告
第04版:文化周刊
第05版:文化周刊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文化周刊
第08版:万象影刊
标题导航
|
明代状元康海为何来西府?
一把芫荽和一碗臊子面
清代两位诗人诗赞万阳村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明代状元康海为何来西府?
王艾迎
康海,字德涵,号对山、沜(pàn,同“畔”)东渔父,明代西安府武功县武功镇人。明弘治十五年,28岁的康海中了状元,任翰林院修撰,充经筵讲官。后来,因康海与权倾朝野的宦官刘瑾为同乡,刘瑾被杀后,康海受牵连被削职为民。康海善写诗文,在文学史上被列为明朝“前七子”之首。
回到家乡之后,康海常与朋友、户县的王九思在武功和户县一带,以创作戏剧、散曲、诗词为乐。他建起了自家戏班,人称“康家班社”。这个戏班演出的秦腔戏“慷慨悲壮、喉啭音声、有阳刚之美、有阴柔之情”,被称为“康王腔”。
康海的戏班十分红火,演出的很多剧本是自己创作的,比较有名的是《中山狼》《王兰卿服信明忠烈》《杜子美游春》等剧本。康海的继室张氏出身乐户,能歌善舞,名震关中。其戏班演员队伍阵容强大,最为有名的是“随身四帅”金菊、小斗、芙蓉、采莲,比较有名的还有双蛾、小蛮、春娥、端端、雪儿、燕燕等,深受观众喜爱。
康家班演出的戏“歌有新词、舞有娇姿”,30年来红极家乡,对秦腔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康海不仅写剧本,还精通音律,善弹琵琶,被称为“琵琶圣手”。康海在江苏扬州焦山弹奏琵琶后,倾倒观众,后人遂将焦山改名“康山”,以示纪念。康海一生致力于发展秦腔艺术,不仅建立了自己的戏班,还扶植周至县张于朋、王兰卿夫妇在康家班基础上组建了张家班(又名华庆班),不仅在周至、户县、眉县以及省境内一些地方演出,还曾随陕西盐商、木商到过江浙一带。张家班在历史上活动长达500年之久,直到上世纪50年代还在演出。康海对秦腔艺术贡献巨大,他去世时,家有“借金百余”,而大小鼓却存有300多副。
康海一生好交游,足迹遍布关中。就目前所掌握的资料看,他去过乾县、岐山、陇县、千阳、固原等地。他来千阳,是因为会见兵部尚书翟銮后回家乡武功时路过这里。
翟銮,字仲鸣,号石门,进士,比康海小3岁。翟銮初在朝廷做官时,与康海有过交集,非常欣赏康海的才华,对康海被削职为民十分同情。嘉靖十八年二月,任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的翟銮,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带领人员从东到西巡视北部九个边防重镇。在到达固原前,翟銮派人给康海送信,期望在固原与康海相见,以叙离别之情。康海欣然答应。中秋节,翟銮在固原与康海会面。这时,翟銮61岁,康海64岁,相识时风华正茂,再见时双鬓染霜。两人甚是高兴,一同观看了康海写的《固原鼓楼记》石碑,两人彻夜长谈。因为翟銮公务在身,还要到嘉峪关去,两人只好依依惜别。
与好友分别后,康海往老家武功赶,经过几天的奔波,他来到了千阳县城(今冯坊河西),并住了一夜。第二天早晨,他提笔写诗一首,名为《寄翟石门》:“今日汧阳发,知当宿凤翔。中秋亦何幸,同子浥清光。巘(yǎn)外来旌节,云间下凤凰。白头疏旷久,徙倚望原冈。”这首诗歌描述了康海的行程,也写了自己会见翟銮的感受,意思大致是:今天我从千阳出发,当在凤翔城住宿。中秋节何等幸福啊,同您在一块度过了美好的时光。山外来了钦差大臣,云间飞来凤凰。我稀疏的白发任凭风儿久吹,还在徘徊回望着山冈。
第二年,康海溘然长逝,享年65岁。他的一生,文学成就颇高,著有诗文集《对山集》《中山狼》等、散曲集《沜东乐府》、杂著《纳凉余兴》《春游余录》等,尤以《武功县志》最为有名,还为《凤翔府志》写了序。
应该说,康海来西府不止一次。但这次,他留下了一首美妙的诗歌,让宝鸡人加深了对状元康海的美好记忆。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