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 闻
第03版:要 闻
第04版:专题
第05版:文化周刊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文化周刊
第08版:文化周刊
标题导航
|
关于牛的那些事儿
慢火车上闹元宵
清代砚台上的文吏
柿饼里的母爱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清代砚台上的文吏
本报记者张琼
春节期间,记者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孙振刚工作室里,看到一方清光绪三年的端砚,砚首是龙头出水、祥云浮绕的雕刻造型,砚背面有29个字,两枚印。
孙振刚介绍,这方砚台是2003年从一老乡手中收藏的,砚台长22.5厘米、宽16.5厘米,配有一套樟木盒子。印背面的字为“通人之作足资取法神其人固不以是书为见闻之囿乎”,落款时间为“光绪三年李文敏”,两方印分别为“李文敏印”“捷峯”。当时,孙振刚触摸这方砚台,感觉它石质细腻、滋润,刻有龙纹带“石眼”,加之李文敏其人重视教育、心怀桑梓,受人敬重,钟爱书法的孙振刚便将这方砚台收藏。
长安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凤翔人李均宏认为,这方砚台背后的刻字,应是评价文章或书法的观点,大意是知识渊博的通才的作品,值得学习其方法和精髓,这样的人不局限于书本作为见闻。
李文敏是谁?《西乡县志》记载,李文敏是汉中西乡县人,字少頫,号捷峰,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乡试中举。咸丰二年中进士,授礼部主事,后来还当过天津知府、江西巡抚兼提督等官职。李文敏干过些什么事呢?沙俄入侵东北时,李文敏奉命参加山海关防营襄办文案。李文敏曾周详谋划了咸丰帝、后的葬礼。在江西遭受暴雨洪灾时,百姓流离失所,李文敏赶到灾区,饬令地方官员,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来不及上奏就先行下令开仓赈灾,奏报灾情后,复得朝廷救济,救助了许多灾民。
李文敏还十分关注教育事业,为汉南书院、江西书院两个书院操了不少心:李文敏为江西书院增加经费、添置图书,聘请良师;为汉南书院捐银2000两,为书院捐赠经史子集5900余卷,捐2000两给汉中各县应试者作为补助……李文敏归乡后还做了不少义事,如修桥、刊印书籍等,光绪帝诏赐“古谊可风”匾额,褒奖李文敏的义行。
李文敏其人其事,与砚台上的那句话十分契合,他喜欢知识渊博又不局限于诗书的人及其作品。这枚144年前的砚台饱含着人文故事,耐人品味。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