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寓意深长腊八粥
解亚媚
  转眼腊八节又到了,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想起母亲的腊八粥。
  每年的这天,母亲都会煮一大锅腊八粥,粥里面有花生、熊猫豆、黄豆等,还要配上胡萝卜块、白萝卜块、豆腐块、香菜等各种颜色的蔬菜,当然也离不了关中人最拿手的“臊子肉”。
  每每端起腊八粥,我总能想起母亲曾经讲过的一则关于腊八粥的故事。传说很久以前有一户三口之家,老两口勤勤恳恳地过日子,可儿子总是贪玩,后来老头生了一场大病,临终前把儿子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孩子,你要记住:谁家地上耪得勤,谁家粮食打满院。你一定要勤劳,这样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老头走后,儿子把父亲的话当作耳旁风,老太太省吃俭用给儿子娶了媳妇,原以为这样就有人管教他了,谁知媳妇和儿子一样懒惰,最后将家里囤积起来的粮食吃得精光,老太太也气得病倒了,临终前嘱咐儿子儿媳:“孩子,你们一定要记住:谁家烟囱先冒烟,谁家高粱先红尖。只有勤劳耕种,才会过上好日子。”老太太走后,儿子儿媳依旧没把老太太的话当回事,好吃懒做,太阳不升不起炕,地里庄稼不问津,慢慢就吃光了父母留下的家业。那年冬天冰天雪地,滴水成冰,两口子挤在破烂的房子里,冻得直打哆嗦,加上好几天没有吃饭,饿得天旋地转,到了腊月初八这天,两人把家里能吃的粮食全部下锅煮了一下,囫囵吞枣般吃了一顿,这才想起父母的话来。可是一切都晚了,最后还是被冻死了。于是每年的这天,人们把各色的五谷杂粮煮在一起,以告诫自己牢记父母嘱托,勤俭持家,养成吃苦耐劳的好习惯。
  小时候的记忆里,母亲总是提前将菜煮好,臊子肉炒好,把豆子和做腊八粥用的玉米粒先煮在锅里,半夜起来再用大火熬制,等到天明的时候,香味便会溢满整个房间。天刚蒙蒙亮时,就一碗一碗地端给左邻右舍品尝,而邻居们也会将自己煮的腊八粥端给我们品尝,每家的味道都不一样,但那种刻在心里的爱都是一样的,如腊八粥一样朴实温暖。
  前几年腊八节回家,母亲又是半夜起来熬制腊八粥,一次次地起身,用勺子搅拌,偶尔用手掐一下豆子看是否熟透,灶台里红彤彤的火光映红了母亲清瘦的脸庞,那一刻我感觉母亲是世界上最美的母亲,腊八粥里藏的都是她满满的爱。寒冷的冬天,捧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在手,一口口咀嚼,由里到外的香味瞬间会弥漫整个房间,那种幸福是无法用文字来书写的。
  这么多年了,每到腊八节,我都会想起母亲,想起她一生平平淡淡如同腊八粥一样平凡的爱。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