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三千年前的小火锅
◎王睿
    带盘夔足鼎

  对于吃货来说,没有什么不开心是一顿火锅拯救不了的。如今最受人们欢迎的美食可能就数火锅了,它可以边煮边吃,汤物合一,酣畅至极。其实火锅并不是近代人的创举,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古人就已经在使用类似的器物,考古学家称之为“温鼎”,应该说它就是现代火锅的鼻祖。
  1974年,宝鸡市茹家庄一号墓出土了一件造型十分奇特的青铜器——带盘夔足鼎。这件鼎通高16厘米,口径12.4厘米,腹深3.8厘米,重0.85千克。器身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立耳浅腹的圆鼎,下层为带十字镂孔的圆形托盘。鼎足则被设计成3条扁体的夔龙形,夔龙仰首托鼎,卷尾触地。圆鼎的口沿下装饰有兽面纹,简洁明了,疏朗有致。据专家考证,这件带盘夔足鼎就是西周时期的温鼎。上层圆鼎用来盛放食物,下层托盘用来放置炭火加热食材。而十字镂孔有利于空气流通,使木炭充分燃烧和去灰,设计科学,集中体现了商周青铜器实用性与装饰性的完美结合。
  宝鸡考古发现西周温鼎共有5件。其共同特征是:形体较小,鼎腹较浅,自带火盘或火膛。这类温鼎到汉代发展成染炉,染就是涮的意思,当代流行的火锅,就与它们有着明显的渊源。
  商周时期,人们大多习惯席地而坐,现在所说的“筵席、酒席、坐席”等词就是由此延伸而来。在当时人们要想吃到热的食物,又不能引发火灾,就发明了这种带有托盘或火膛的温鼎,既实用又安全。从这件带盘夔足鼎来看,其容量只适合单人使用,这也证明了西周已经实行分餐制。当时古人将大鼎中煮熟的肉放在矮小的俎案上,用青铜匕分割成小块,青铜豆里盛放着各种口味的酱料,夹一块温鼎中热乎乎的肉食,蘸着酱料就可以享用滑嫩鲜美的肉食了,再伴着耳边动听的钟鼓之声,“钟鸣鼎食”这个成语大概就是描述这样的场景。
  贵族的饮食习俗是西周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册命分封、赏赐庆功、祭祖敬天等重要礼仪活动,往往都要举行宴飨,从座席的排序到餐具的使用,以及食物的种类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这种“一人一食”的分餐习俗,也是实现西周社会“明尊卑,别上下”礼乐教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周秦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基因,是民族精神和民族品格最直接的源头。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了健康,全社会大力倡导分餐制,这与带盘夔足鼎所反映的三千多年前周人的饮食习俗不谋而合,这就是当下我们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更是对文化自信最好的诠释。
  (作者系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讲解员)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