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专题
第04版:西秦视点
第05版:体育周刊
第06版:文化
第07版:农业农村专刊•广告
第08版:社会新闻
标题导航
|
关陇方言民俗文化圈浅析
品椒香魔芋面
西酸醋文化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西酸醋文化
李福蔚
由于各地地形、气候、饮食习惯、消化吸收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区域人们的口味喜好不同,形成了“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区域口味格局。
南甜,多指苏、浙、闽、沪、粤等南方地区,多雨、光照条件好,盛产甘蔗,人们喜好“甜”味;北咸,这里的北多指冀、鲁、京、辽、吉、黑等北方地区,冬季干寒,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少菜便腌制冬贮,养成吃咸的习惯;东辣,这里的东多指湘、赣、鄂等东南地区,夏季气候潮湿,冬季阴湿寒冷,吃辣能使汗液排出,可驱寒祛湿,养脾健胃;西酸,这里的西多指晋、陕、甘等西北地区。地处河套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土质含钙高,食物含钙高,易生结石。“西酸”可化解结石疾病,久而养成喜酸之习,如河东的山西人为吃醋之首,以酸菜缸为富有,更有九州雍域的“酸浆水”四季食用的习俗。河套内的关中面食以酸辣香为特色。另外,闽地、广西等地以酸笋炖鸡而闻名。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的方位划分是民俗文化上的虚指,并非地理上的概念。
四方中的“西酸”这是一个人文概念。常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总是主动地去适应一方水土。酸甜苦辣咸,谓之“五味”,酸在其首。酸味源于“醋”,制醋和食醋的历史由来已久。
酒醋同源。国酒的汗青可追到上古。《史记·殷本纪》载:“仪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这里的“酒醪”是一种用糯米发酵加工而成的糊状的甜饮料。“秫酒”是曲糵酿制的酒品,称“曲酒”。《尚书·说命》载:“若作酒醴,尔惟酒糵。”这里的“酒糵”是发霉发芽的谷粒,称作“酒曲”,或称“酒母”,实际它是发酵发霉的菌。用此酿出的曲酒,是中华酿酒的精华所在,是华人的发明创造。
传说,杜康是夏王朝第四位王后(夏制,在位称“后”,逝后称“帝”),杜康的儿子黑塔承其父业,在酿酒中延误发酵期,终得其“醋”。依此法酿之,后世称为“老陈醋”。
老陈醋具有普通醋的酸醇、味烈、味长的特点,同时还有喷鼻、绵、不沉淀的特点。老陈醋贮存时间越长越喷鼻、酸香、可口,耐人寻味,且过夏不霉、过冬不冻、色彩深橙。河套、河东的老陈醋独具一格,为质地优良的佳品。
早在三千年前的西周,宝鸡一带的西岐人就掌握了酿醋技术。如《周礼》载:“醯人掌五齐、七菹。”醯(xī),周时称醋为“醯”;菹(zū),指酸菜;五齐,是古人酿造醋的五个过程。据载:“周时已有醋,一茗苦酒,周时称醯。”“醯人”是周王朝设立的掌管祭祀和王室公族饮食的官职。典籍记载人们制醋和食醋的文章很多,如《寓意草》:“于是病人入胃,日渐一日,煎熬津液,变成酸汁,胃口有如粗瓮,胃中之热,有如曲糵,俟谷饮一入,顷刻酿成酢味矣!”
传说周灭商后,姜子牙出于对醋的偏爱而自封为“醋坛神”。醋的酿制在岐山代代传承,至今在农家还保持手工做醋的优良传统。
(作者系中国民俗学会会员、陕西省民俗学会理事、宝鸡民俗博物馆特邀顾问)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