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专题
第04版:廉政广角
第05版:专题
第06版:公益广告
第07版:今日高新
第08版:万象影刊
标题导航
|
美丽庭院扮靓村民好生活
打出生态牌养殖促增收
凤翔县“80后”电商达人唐晓:
靠养猪过上好日子
一个庄稼汉的逆袭——凤县凤州镇白石铺村张宝成脱贫小记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一个庄稼汉的逆袭——凤县凤州镇白石铺村张宝成脱贫小记
田俊雅马亓
张宝成给苹果摘套袋
“宝成这小伙算是废了,拉扯两个娃,整天还借酒消愁,日子可咋过呀?”这是五年前凤县凤州镇白石铺村群众对村上一个叫张宝成的小伙子的议论。
其实在2015年以前,张宝成也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但是2010年初,妻子陈爱凤被查出了乳腺癌晚期,一场突变把他彻底打垮了。为了给妻子治病,他四处求医,花光积蓄后还欠下了8万多元债务,最终妻子还是在当年底撒手人寰,给他留下了两个可怜的孩子,大儿子刚10岁,小儿子才1岁半。从那以后,这个38岁的汉子一蹶不振,家庭生活也是一落千丈,被村上定为贫困户。
“这样下去可不行!一大家子还指望他呢!”对张宝成的状况,白石铺村党支部书记郑发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扶贫先扶志,一个人要是没有生活的信心,就算给他再多的帮助也无济于事,毕竟脱贫还是要靠自己。”驻村工作队队长魏东分析道。为了使张宝成重拾生活信心,驻村干部和村干部无数次去其家中耐心开导,希望张宝成能重新振作。结果一年过去了,张宝成依然故我。看到这种情况,村委会副主任杨红丽给了张宝成一个当头棒喝:“你一个大男人,一天不想着赚钱养家,只知道偷懒喝酒。你现在娃不管家不管,你对得起爱凤临走时的嘱托,还有那些在你困难的时候借钱给你的亲戚朋友吗?你这几年一分钱也没还给人家,有谁问你伸手要过?都知道你难,但是你对得起大家的关心吗?”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大家的共同帮助下,张宝成在村里就业服务站报名,参加了花椒栽植技术培训班和苹果栽植技术培训班,成了培训班里的“尖子生”;从2015年开始,他累计享受产业、行业、教育、医疗、低保等各类扶贫政策补助资金4万余元,大大减轻了他的家庭负担;他还申请到了5万元扶贫贴息贷款,并用这笔资金发展花椒和苹果产业,村上还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教授,专门到张宝成的花椒园,为他开展一对一培训。经过几年努力,张宝成的椒园、果园种植面积从原先的2亩发展到现在的8亩,花椒、苹果亩产量分别达到了200公斤和3000公斤,他也成为远近闻名的技术能人。同时,通过包联单位县人社局的推荐,张宝成被安置到村内“1+7”公益专岗,实现了在家门口务工增收。他的家庭人均纯收入从不足3000元提升到了13000元,2017年他家摘掉了贫困户帽子,他也成为致富带头人。
自己家的日子变好了,张宝成没有忘记帮助过自己的乡亲们。每当有群众来请教他果园种植管理技术时,他总是放下手中活计,第一时间帮助来访群众。现在,他不仅还清了所有外债,还搬进了凤州镇移民新居,小儿子还享受了扶贫教育优惠政策,大儿子更是学会了烹饪手艺,成为一家宾馆的厨师,月收入五六千元。在他的带领下,全村30余户种植户从200余亩椒果园中受益。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