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专题
第04版:廉政广角
第05版:专题
第06版:公益广告
第07版:今日高新
第08版:万象影刊
标题导航
|
美丽庭院扮靓村民好生活
打出生态牌养殖促增收
凤翔县“80后”电商达人唐晓:
靠养猪过上好日子
一个庄稼汉的逆袭——凤县凤州镇白石铺村张宝成脱贫小记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宝鸡高新区天王镇钓鱼台村村民马伟威:
靠养猪过上好日子
田艺
马伟威在喂猪
“今年上半年,我卖了76头生猪,收入37万余元。目前还存栏生猪180头,年底预计出栏130头。今年挣个100万元不成问题,日子是越来越好啦!”这是几天前宝鸡高新区天王镇钓鱼台村村民马伟威说的一番话。
马伟威今年34岁,双眼患有先天性白内障,妻子腿有残疾,父母年龄大,一个7岁的孩子刚上小学。前些年,为了养活一家老小,他外出打工挣钱,不幸左眼严重受伤,花了4万多元,眼睛保住了,但几乎失明,右眼视力很微弱。2015年下半年,天王镇扶贫干部陈芳包抓马伟威,多次到他家里走访,鼓励他树立生活信心。深受感动的马伟威心想,我还年轻,国家有这么好的政策,扶贫干部又这么关心我,我可不能自暴自弃。他决心利用家里闲置的后院,创办家庭养猪场。没有启动资金,村上为他争取了2万元扶贫贴息贷款,并联系钓渭镇一大型养猪场,一次性买来30多头猪崽。他还把家里原来的磨坊也运作了起来。
2016年底,20多头猪出栏,加上国家扶贫养殖补贴,收入5万多元,再加上磨坊收入4000多元,他家当年就摘掉了穷帽子。第二年,马伟威的劲头更大了,在存栏25头猪的基础上又购买了30头猪崽,不断发展壮大。在他的带动下,马平阳等其他贫困户也搞起了养殖业。当年马伟威用养殖收入给父亲买了一辆面包车,村里谁家有个急事要用车,只要喊一声,马伟威的父亲二话不说就开着车去帮忙。
养猪场要发展,但家里后院地方小,上不了规模。2018年下半年,村支书苟军让东奔西跑,在邻村小源村给他找到了理想的养殖基地,村上又给他联系了5万元扶贫贷款,新的养殖场很快建成。马伟威说:“我想扩大养殖规模,走自繁自养、规范化养殖的路子。”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