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书途
◎王若涵
  犹记得我人生真正意义上读的第一本书是《西游记》,那也是我第一次觉得书原来很“好玩”。《西游记》中有各路妖魔鬼怪,有本领通天的孙悟空,有老成憨厚的猪八戒,有阴险狡诈的白骨精……我双目一睁,大喝一声:“妖怪,往哪里跑!看我老孙七十二变!”
  在此之前,我对读书是秉持厌恶态度的。可能是对书本中知识的不掌握,对文章内容深意的不理解,或是对白纸黑字上众多文字的不耐心……现在看来,以往的我对于书的理解,太过肤浅。
  再大一点,我看了《追风筝的人》,感觉书中正如他们所说:没有虚矫赘文,没有无病呻吟,只有精练的篇章,细腻勾勒家庭与友谊……我开始慢慢了解人性善恶,社会本质。《解忧杂货店》是我与东野圭吾的初遇,读这本书时我正读小学,总感觉读不懂,只是觉得情节有趣罢了。至于现在的我,对这本书就多了一些体会。我认为杂货店存在的意义,是帮助我们认真思考遇到的问题,不是因为杂货店像哆啦A梦的口袋一样应有尽有,而是他们从思考中找到了目标,并向着指引的方向坚定不移地奔去,那么一切都像准备好了一样。
  后来印象深刻的一本书就是《景恒街》了。这本书是写成年人的爱情故事的,但我一个00后却看得津津有味,而且是熬夜看完的。对于书中内容我记忆深刻,就像之前熬夜看《解忧杂货店》一样,总是想在深夜点燃点什么,欲望也好,思悟也罢。
  在那之后,《挪威的森林》使我陷入了那独特的“蓝调”情绪中,书中有句话我印象深刻,“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也就是说,死并不是生的另一极,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来达到永恒。死或是一种升华,也不知理解得对不对,这也是在我这个年纪,能给出最大深度的感悟吧。
  再后来,我遇见了《月亮与六便士》,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对于生活的追求,不去惧怕聪明的人说我不够圆滑,不照样接受别人安排给我的人生,不做一个陷于时代的车轮下的人。无论对于生活如何理解,“做自己最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人,就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寻找有价值的生活。
  一个月前,我读《人间草木》,草木总是牵动汪曾祺先生的情怀,他喜欢大自然的美,他是热爱生活的,汪先生创造了许多平淡而有哲理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大起大落的转折,平实而有力。他说过,“人活着,一定要热爱点什么”,他的处事态度,是我很难达到的平和与超脱。这两天,《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进入了我的视野,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这个话题经久不衰,塔拉拒绝了父辈的思想灌输,建立了自己的价值体系,寻找到了自己的山,奋力地飞向它。自我思考的能力和心灵的自由,总是那样可贵,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要找到自己心中的那座山,我也应当像鸟飞往我的山……
  “一日无书,百日荒芜。”如果我没有看过书,就不能品味到“夜阑犹剪灯花弄”的恬淡闲适;如果没有看过书,就不能体会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豁然开朗;如果没有看过书,也不能感受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苍茫悲凉。
  当我独自与书为伴时,才真正清楚地意识到我与万物同在。
  (作者为宝鸡市第一中学八年级学生)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