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诗意的周原
◎宁颖芳

  宁颖芳:岐山人,中国作协会员、省作协理事、咸阳市作协副主席、《秦都》杂志主编。著有诗集《红指甲》《雪,或者爱情》《虚构的风景》《倒影》,散文集《纸上独舞》《补丁》《花半开》。
  亚里士多德说,诗比史著更真实。我认为这句话在某种意义上是说,比起史书,诗歌可能更接近当时人们内心真实的感情。诗是人的心灵史,是人们在当时生活现场中喜怒哀乐情绪的最直接的文字记录,是真实的烟火气息。
  多少次走进周原,走进这片厚重的故土,去触摸这里的一枝一叶,感受徐徐吹过的微风,遥想这璀璨的历史文化与文明诞生的源头的故事。去箭括岭、去周公庙、去凤凰山、去周原遗址博物馆、去太公祠……
  了解周原、周文化,不仅仅是读《史记·周本纪》,我更喜欢通过《诗经》,去感受先祖的悲欢离合。而在《诗经》的风、雅、颂里,又以风最为生动感人,颂是“宗庙之乐歌”,在宗庙里演奏歌咏的诗;雅是上层士大夫们的赞扬之诗;而十五国风是平民心声的一种反映,即歌咏自然、劳作、爱情与生活的一部诗歌。
  《汉书·食货志》对《诗经》成书作了记载:“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大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即周历三月,采诗官手敲木铎巡游各地,收集流行民间的歌谣,以呈天子,让天子从中了解各地的风俗民情,为治国理政提供借鉴。
  周朝是一个诗意葱茏的时代。“周原月无月无,堇荼如饴。”不是说周原这片沃土上生长的每一种野菜都是香甜的,没有苦涩的,这其实更多的是人们对当时美好生活的一种颂扬,也可以说是人们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感的一种体现。沃野千里,良田美池,生态环境良好,是田园生活最美好的一幅画卷。“参差荇菜,左右流之。”“采采卷耳,不盈顷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总之,《诗经》里,采薇、采葛、采藻……遍地芳草,遍地花开,牛羊满坡,河流清澈,群山苍苍,五谷丰收,生活是一曲美好而纯真的田园牧歌。人们过着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简单生活,物质简单,内心安宁,精神丰盈,单纯、善良而朴实。人们敬畏自然,和自然和谐相处,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在《诗经》里,关于花草鱼虫鸟儿的诗句特别多,而以花草比兴,以景写情,则是对诗意生活的一种反映。
  我曾写过一篇散文《在诗经的芳草里谈场恋爱》,是因为一场纯精神或心灵的感觉,必须要静谧和谐的大自然作为背景,必须摒弃物欲的浮华,一颗简单的心回归田园、回归自然,才有可能感受到发自内心的最真实又最美好的情感的牵绊与缠绕之美。说到底,诗意的产生,爱情的发生,都离不开大自然之美。
  2015年夏日,参加周公庙散文笔会期间,我行走于周原遗址贺家村,看凤雏遗址,正是夏季雨后,被围起来的遗址门口盛开着鲜艳的蜀葵。进了大门,里面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清晨的阳光柔和明媚,我们行走其间,遥想当年宫殿房屋的模样。低下头,却在草地上发现了地软,这天赐之美食,一大朵一大朵,隐藏于草丛之中。于是,我们蹲下来捡拾起来。恍惚中,我仿佛回到了几千年以前,我是周朝那个女子,在采卷耳,在采葛、采薇……生活简单而静谧。会议结束后,回到乡下老家,我把地软洗干净,竟然有一大盘,和鸡蛋一起炒,做了米饭,给父母当午餐,鲜美可口,是记忆中小时候的味道。
  “有卷者阿,飘风自南。”周原大地,三面环山,和煦的南风吹来,阳光普照,岐水环绕,所以“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所以,“古公亶父,来朝走马。”“曰止曰时,筑室于兹。”美好的自然环境,才让周代先祖在此定居下来,从此繁衍生息,开启一个朝代的繁荣,也孕育了华夏文化的源头。
  《诗经》中,既有自然的美丽风光,也有日常的温暖生活;既有平实朴素的爱情,也有辛苦欢愉的劳作。即使有忧愁悲伤,也会升华为缤纷的诗意。正是这诗意的光芒,千百年来照亮了人们的心灵。
  诗歌是人们对生活的呈现与吟唱,对未来的希望与寄语,是人们内心的甜蜜与苦涩。千年了,改变的是时光,是生活方式,是物质的丰裕与先进,而人类的情感却是相通的,亘古不变的。从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到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从辗转反侧,寤寐思服,到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从桃之夭夭,宜其室家,到女曰鸡鸣,士曰昧旦……一部诗经,也是一本厚厚的生活、爱情、梦想的日常素描簿。
  有诗,有歌,有田园,有梦想,有远方,有等待,有慢下来的时光。所以,周原是一个诗意芬芳的地方,伟大的《诗经》诞生地与源头,隔着千年厚厚的时光,仍旧让我们向往与敬仰。那片心灵的净土,那份浪漫的诗意,那片故园的深情,在诗歌的反复吟咏中,越来越明亮灿烂。
  (肖像作者陈亮)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