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关华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是党中央在当前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挑战的情况下,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提出的要求,意在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其中,“稳”和“保”的第一条都是就业,这就充分说明,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只有做好了就业工作,才能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确保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就业问题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体现,也是经济工作的底线所在。没有就业,就谈不上民生,“六稳”“六保”就失去了抓手和意义。特别是在今年的特殊情势下,做好就业工作,就是让老百姓端牢自己的饭碗,生活有最基本的保障,才能踏踏实实立足本职岗位、创造社会价值。换句话说,稳就业工作做得好,提供就业岗位的中小微企业发展也就有了基础,经济发展正常运行就有了保障。
  稳就业要用活一个“新”字。“新”首先体现在不断开发开拓新的岗位。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的业态不断涌现,带动新的就业岗位层出不穷。相关就业保障部门要敏锐把握市场变化,对新的就业岗位进行梳理,制定行业规范,对从业人员开展培训,引导新业态健康长远发展。此外,“新”也体现在善于运用新的手段,开展就业服务。例如,运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组织就业人员线上培训,开展云招聘、云服务,实现就业服务的创新。
  稳就业也要突出重点。高校毕业生是新的就业群体,需要突出重点,提升就业技能,保证高质量就业;农民工群体稳定性差,流动性强,要依据群体特点,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消除农民工家庭零就业,为社会稳定作出贡献。
  实现稳就业目标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而是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发力,始终把稳就业看作最大的民生,开动脑筋,开拓创新,寻求切实可行的办法,确保就业目标顺利实现。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