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专题
第04版:市场监督管理
第05版: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文化周刊
第08版:西秦视点
标题导航
|
宝鸡人与教育有关的一二往事
肃清不良考风革除陋习
读书时发奋为师时用心
吸引读书人争相踏入书院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清代千阳人蒲申锡:
肃清不良考风革除陋习
本报记者张琼
“蒲申锡纠正了当时的西乡考风,好样的。”在千阳县城关镇城内村蒲家场村民的带领下,记者在村里找到了《蒲氏家谱》,清代西乡教谕蒲申锡肃清考风的故事浮现。
蒲申锡字式南,为千阳蒲家十二世孙,是清乾隆年间的选贡,曾立过军功;后经监察御史王松年等人的保举推荐,被授汉中府西乡县教谕。当时,科举考试是读书人看重的人生大事,但西乡当地考风败坏。蒲申锡发现,西乡县童试冒名顶替、作弊抄袭等陋习颇为盛行,历任学管不仅假装看不见,反而责备西乡群众刁蛮不讲理。
“厥咎不在民也!”蒲申锡考察一番后,得出了这个结论。他认为,考风败坏的根源不在于乡民,而是因为监管者没有做好管理,落实严格的考试制度才是剔除不正考风的良药。于是,在全县乡试时,蒲申锡严格执行审核程序,一旦发现违规者便严厉处置。他敬业、清廉、严肃的工作作风,使得西乡考风日渐好转,顶替、作弊等陋习随之消失。
蒲申锡在西乡清正廉洁,拒绝接受馈金,改良西乡读书人的氛围,受到了西乡贤达的尊敬。根据家谱的记述,在清嘉庆十九年,西乡全县百姓做万民伞和匾额等赠给蒲申锡,12位举人、贡生联名赠送了《钦加六品衔二等军功西乡县教谕蒲师太爷万民伞诗并序》,其中就有这样的夸赞:“厥我士庶,爱戴不忘,衣伞匾额,化作甘霖。”可见当地人对蒲申锡的爱戴。
其实,西乡人喜欢蒲申锡,还因为蒲申锡颇有侠义心肠。当时西乡三才峡一带有匪贼作乱,逼近县城南门,蒲申锡临危不乱,招募士民抵御匪贼,最终平息了匪祸,保得城中百姓安宁。总领陕甘军务的长官赞扬蒲申锡:“教谕于贼匪越江时,带领士民捐资守城,慕义急公。殊堪嘉惠民情,宁谧更深。”
西乡闹饥荒时,蒲申锡向上司请求开仓放粮,力救灾民。不料,饥荒过后又出现了大旱,蒲申锡建议上司禁止烧酒业,减少酿酒业与饥民争口粮的现象。面对吃饭大事,蒲申锡忙于奔走,做出力所能及的努力,赢得了西乡人对他的赞赏。
在西乡任满后,蒲申锡被留任京城,在状元王杰府中做幕僚。蒲申锡与王杰志趣相投,均不愿与和珅等贪官污吏同流合污,保持着一个知识分子的操守。后来,蒲申锡著述了一些儒家思想书籍,重修了千阳文昌宫。
如今,蒲家场聚居着约150名蒲姓人,“蒲申锡”这个名字不少人知道,一些家庭中还挂着蒲氏宗族世系谱,并遵守着祖先传下来的家训——“正直立身、惟读惟耕”。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