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行走在古诗词里的勤俭节约
◎秦紫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历代文人多有为节约粮食赋词吟咏。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是《朱子家训》中的一句话,告诉我们:吃一碗粥、一碗饭时,都应该想到它们的来之不易;用半根丝半根线时,都应该想到它们纺成时的艰辛。找一个无风向阳的角落,手里捧着一本书,行走在唐诗宋词里的勤俭节约,忙碌中给这份闲暇,去安享勤俭节约的浸润,别有一番情致。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咏史》中的一句诗。能不能坚守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勤俭兴国兴家,奢靡亡国亡家,这是千古常谈。“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倡勤俭节约之传统美德在我国历史悠久。春秋时期,秦穆公问属下才士由余曰:“古之明王得国失国何以故?”由余答曰:“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北宋司马光云:“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诗人们因所处环境和观察的角度不同,也就从不同侧面表达了对勤俭节约的描写:“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三国·诸葛亮《诫子书》);“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明·薛瑄《读书录》);“世叹伯夷,欲以厉俗,侈恶之大,俭为共德。”(曹操《度关山》)……读着这些耐人寻味的诗词,一种对节约粮食的光荣从心灵深处油然而生。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修身、齐家、治国之道。但是,随着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互联网新兴事物的出现,各种“好面子”“讲排场”“博眼球”“畸形网红”等不良风气逐步滋生,浪费现象越来越严重。勤俭节约唯有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使之成为常态,才能养成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
  行走在古诗词里的勤俭节约,实质是让大家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让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