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我的课,变了
赵国华
  回首自己的教学生涯,我发觉自己的课发生了不少变化。这种变化连我自己都觉得惊讶。细细分析,我想这种变化应该是源于成长。
  为谁而备
  以往备课的时候,我总想着自己能出什么彩,能有什么新颖的手段展示自己。但如今,我想的是如何展示学生,如何让教学效果最大化。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中写道:“对没有充分思考过的规则进行死背,只能获得表面的知识,而表面的知识是很难在记忆中保持的……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究竟独立地分析和思考过多少事实。”
  在阅读这部分内容时,我就找到了为什么有时我们在课堂上讲了100遍的题,学生还能错101次的原因。原因就在于知识是我们给予的,不是学生独立分析思考过的。受这段话启发,我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更注重学生。例如讲《分数的再认识》一课时,我想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如何建立大量的分数情景,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另一个是学生对分数已经初步认识过了,他们都掌握了什么、会了什么?是真会还是假会?还需要我讲什么?
  为谁而教
  在原来的课堂上,我担心学生答非所问,担心学生语言表达不准确……有时候,为了赶课堂时间,我要么选择跳过,要么帮他说完,要么就很随意地打断学生的发言。
  现在细想起来还真是挺可怕的。课堂不出错,老师怎样纠错?课堂不说错,老师怎样引导示范?这样的打断看似是赢取了更多的课堂教学时间,但也很可能丧失了一个好想法或新问题,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会倾听,不只是说给孩子的。敢于直面课堂的错误才是对教育的尊重。
  现在的我只求自己沉浸在课堂中,上一节让我和孩子都有收获的真课。只要有助于教学,我可以因为孩子的话题,改变原有的教学设计,可以因为孩子的学习难点,改变教学策略甚至教学目标。
  因何而变
  年轻时,自己站在讲台上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站在镜子前精心排演过的;讲台上走步多少、手抬多高也是一遍遍练习过的;课堂上的讲授内容也都是经过了几遍修订背诵的。那个时候,一站在讲台上就透出“浓浓的赛教味”。慢慢地,随着年龄增长,我更喜欢那种大气、润物无声、后味无穷的课堂。而这种课堂一定是智慧的、幽默的。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教学风格的变化除了教学技艺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教育观的改变,甚至是自己生命观、价值观的改变。
  课堂的改变,源于我的成长。课堂是有生命的,需要阳光雨露的滋养,也需要荆棘、狂风的磨砺,作为课堂的守护者则需要有永远向上的追求和破茧成蝶的勇气。
  (作者系宝鸡实验小学教师)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