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 闻
第03版:副 刊
第04版: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
灯谜擂台
同题作联立秋
夏日捉蝉
泥里捏鳖
上树打核桃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泥里捏鳖
◎赵林祥
老家门前的后河湾,绿树成荫,流水潺潺,空气清新宜人,是村里大人娃娃三伏天休闲避暑的乐园。
儿时,我和伙伴们几乎整天守在河边,个个赤条条一丝不挂,以水为乐与水为伴。扑进河里游泳、扎猛子、打水漂、摸虾捞鱼,其乐融融。玩厌了湿淋淋爬上岸,吆喝着逮青蛙,草丛里撵野鸡,苇林中捡鸟蛋,尽情地挥洒童真的任性。其中最有趣、最吸引人的当数“泥里捏鳖”。
鳖是潜伏在水下淤泥中的爬行动物,一年大部分时间处于冬眠中,只在五月份至九月份才出来活动,游弋在水里或爬上岸觅食,在岸边繁衍后代。这模样儿丑陋的家伙警觉极高,一有风吹草动就跌跌爬爬钻进泥水逃之夭夭,人只能望泥兴叹,很难捉到。河边长大的人,都熟知鳖有个致命的生活习性,喜欢在日头正顶,最闷热的午后爬上岸晒太阳,俗称“晒鳖盖”。这是捉鳖的最佳时机,身手敏捷的成人屡有斩获,我们孩童毛躁好动,常常看见鳖一露头就大呼小叫,许多时候就只能踩踏着稀泥,泥里捏鳖。
伏天的日头毒辣辣地炙烤着大地,河湾里没有一丝风,知了在老柳树上拼命地嘶鸣。伙伴们学着大人捉鳖的方法,头戴柳条帽,像打鬼子的“雁翎队”一样,潜伏在密实的芦苇丛中,等待机警的鳖上岸。忍受着蚊蝇成群的围攻,等啊等啊,好不容易看见一只打头的鳖从泥里伸出尖嘴,抖了两下,探出小脑袋四下望风。大家赶紧低下头,凝神屏气,生怕惊扰了探路的头鳖。谁知越担心偏就出事,或许是被蚊子咬了一口,二蛋忍不住扬手在肩胛处拍了一巴掌,响声惊吓了正要上岸的老鳖,它两只前爪一挖抓,了无声息缩回泥坑中。伙伴们冲二蛋一番埋怨,自知等待没了希望,就破罐子破摔,呼啦一声全爬起来冲出苇林,如猛虎下山光身子扑进泥坑里,以鳖露头的地方为中心,双手插进没膝深的淤泥中,一寸寸向四周捏摸,开始了毫无目标的“泥里捏鳖”。
河边低洼处雨后积攒的稀泥,黏稠又滑溜,踩在脚下叽里咕噜噗噗作响,捏在手里哧溜哧溜光滑腻歪,坑底全是大小不一的鹅卵石,常常没走几步就滑倒好几人,惹出一串串笑声。不大的泥坑里,一时泥浆飞溅,“扑通……扑通……”的响声不绝于耳,溅起的稀泥无遮无拦地落在伙伴们光头脊背上,跌过几跤后个个成了活脱脱的“泥猴”。这更激起了大家的玩兴,弯着腰捏摸太累,就干脆直起身,踢蹬着双脚在泥坑里踩踏,美其名曰“踩鳖”。坚硬的鳖甲像石头一样,踩中也难以分辨,图的是个乐子。于是,伏天炎热的日头下,一伙光身子的“泥猴”踩的踩,摸的摸,将不大的泥坑搅得泥浆翻腾、泥水飞溅、热火朝天。冷不丁,二蛋“妈哎——”一声尖叫,继而疼得龇牙咧嘴,瞪着眼木呆呆瓷愣愣,大伙一看就知道是有了情况。待二蛋把胳膊费劲地从泥里抽出来时,指尖上悬吊着一只泥浆包裹着的小鳖,咬着手指头怎么也甩不掉。大家嘻嘻哈哈围拢过去,众星捧月般将二蛋拥簇上岸,有经验的伙伴早就捡了根尖细的竹签,照准鳖头一戳,巴掌大的鳖噗嗒掉在地下成为猎物。
泥里捏鳖,乡村盛夏的一段童真童趣,丰润了一代乡里孩子的清贫童年,留下历久弥新的浓浓乡情。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