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本期发布:
炕席:自在舒坦好惬意
本报记者张琼
  “夏天也睡炕?”“是呀,炕席一铺,被褥卷起,睡着凉快呢。”……
  近日,在外地工作的宝鸡人吴涛和朋友聊起南北生活差异,朋友对吴涛家人夏天睡炕的习俗很好奇。但在西府农村家庭,屋不离炕,炕不离席,夏天睡在清凉舒服的炕席上,最是惬意凉爽。
  其实,周原人喜爱用席子是有原因的。《周礼·春官·司几筵》里有五席的说法,分别为莞席、藻席、次席、蒲席、熊席,制作席的材料也不一样,有的用莞草、蒲草,有的用桃枝竹、熊皮等,什么场合用、谁用、怎么用,西周人都有讲究。比如,《礼记》里有关于席子的讲究叫“毋践屦、毋踖席”,说不要踩踏别人的鞋,不要跨席而坐,这是无礼的行为。
  如今,虽然从事手工编织的人越来越少,但在西府农村仍有一些擅长编席的篾匠。据凤翔县柳林镇六冢村老人回忆,清代村里就有不少人擅长编制芦苇席。到了上世纪70年代,村里近百户人家都在打席子,六冢村成为周边有名的“篾匠村”,村民们靠着打席供养孩子上学。篾匠老马向记者展示自己打的席子,回忆起他家与炕席的故事:“我爷爷的爷爷就擅长打席子,我打小在席子上睡觉、玩耍,打席的手艺也代代相传传到了我手上。过去村里种着大片芦苇,席子也卖得好,只要打出来不愁卖,后来打席的人少了,芦苇也没人种了。”
  前两年,为了找打席子的材料,老马和村里几个篾匠常从甘肃崇信一个村子订芦苇,晒干、扒皮、碾压、编织……老马喜欢雨天编席,蹲在地上,以自己为中心,将破好的篾条伸向四方。老马的双手一上一下地穿梭,篾条有规律地经纬交错,一道道工序踏踏实实做下来,一个好席子就做成了,老马的手上免不了割下一道道血痕。近两年,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在城里打拼,村里大多是老人和孩子,仅剩几个篾匠,就像“老古董”一样,他们盼望能把手艺传下去,但是几乎没有年轻人愿意学打席子。年轻人在外不睡炕也不用席,但村里老人睡席子的习惯还在,夏天睡在光溜溜的席子上,别有一份自在和舒坦。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