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千阳县水沟镇纸坊村赵勤军:
养猪摘掉贫困帽
本报记者庞文渊
  7月14日,记者在千阳县水沟镇纸坊村村民赵勤军的家庭养猪场看到,四个猪圈和两间窑洞里,隔离饲养着不同年龄段的生猪,他正忙着喂饲料、清粪便。
  赵勤军今年46岁,父母相继因病去世。他两次结婚又两次离婚,如今与双目失明的哥哥和一儿一女一起生活。在帮扶干部的支持下,他坚定信心,发展养猪产业,一举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他说:“没有党的扶贫好政策,就没有我今天的好日子。”
  赵勤军年轻时在外闯荡,先后在宝鸡、西安的建筑工地打工,由于没有一技之长,一直没有积蓄。2009年,他的父亲因心脏病去世,妻子与他分手,留下了一个女儿。后来,经亲戚介绍,他与邻村一名妇女组建了新家,生了一个儿子,然而,由于家里太穷,加之母亲因脑溢血卧床不起,第二任妻子也离开了这个家。2016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扔下他和双目失明的哥哥以及两个孩子,一家人挤在破旧的土坯房里,靠政府救济和务农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
  在脱贫攻坚战中,水沟镇党委书记张利强、市总工会驻村第一书记张锋多次到赵勤军家里走访,向他宣传党的扶贫政策,鼓励他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心,并为他落实农村危房改造资金4.5万元,帮他建起了砖房、硬化了院子。居住条件的改善,提振了赵勤军的精气神。
  2019年,赵勤军想创办家庭养猪场,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帮扶干部刘新芳得知后,按照有关政策,将5万元扶贫贴息贷款送到他手中。有了这笔钱,赵勤军建猪圈、备饲料,一次性买回了33头小猪娃。
  赵勤军起早贪黑,像照管孩子一样照管猪崽,天热了用水降温,天冷了生火加温。他还把本村养猪能手请到家里,为自己做现场指导。经过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他的养猪技术越来越高。2019年底,他看到猪价好,卖掉了33头猪,净收入8万多元,一下子甩掉了“穷帽子”。
  尝到养猪甜头的赵勤军,致富劲头更足了。今年,他又购买了50头猪崽,准备大干一场。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