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副 刊
第04版:特稿•公益广告
标题导航
|
灯谜擂台
同题作联
父亲的画
岁月里的爱
被搁浅的锄头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被搁浅的锄头
◎杨东平
父亲挚爱着脚下这一方肥沃的土地,他视土地如生命般重要。“人哄地皮,地哄肚皮”是他常挂在嘴上的话,如果因为懒惰而贻误了庄稼的耕作,他的心里会愧疚不安的。打我记事起,对于父亲的记忆就是他整日没黑没明地在土地里刨挖。
我的家乡在马营镇,乡谣云:“马营马营,人杰地灵。”确如所言,这里的土地肥沃平坦、种啥长啥,而且地头就有可供灌溉的水渠,从不用担心天旱而致庄稼枯萎。前些年,农用机械少,播种、收割全凭人力,一年两料庄稼,最吃力的莫过于割麦、碾麦、扬麦、晒麦以及收秋玉米了。父亲是个会作务的庄稼汉,在我的记忆中他对于这些庄稼活没有不会的,也没有拿不下来的,其中出的力、流的汗可想而知。尚处年幼的我还不能给父亲帮上多大的忙,但对于庄稼地里的艰辛却早早得到了体验。在我印象中最为深刻的是,父亲每每作务完庄稼回到家里后,别人都已累得趴下起不来了,而父亲却坐在院子里将锄头上的泥土一点一点铲下来,边铲嘴里边说着:“这要不铲掉,下回用时就钝了,天长日久还会锈哩。”只有将心爱的锄头收拾好,他才点着一支烟美美地抽上两口。
这几年,农用机械渐渐多了,庄稼汉们从沉重的体力活中解放出来。尤其是割麦机开进麦地里,从地这边进去那边出来,就已将那颗粒饱满的麦粒倒在地头铺的彩条布上。这省去了庄稼人多少劳力啊!他常慨叹道:“社会主义就是好,你们这一拨人碰到了好光景!”
前几年,要在马营镇建宝鸡南站的消息传到了村里,还要将土地全部征用,给农民们建楼,父亲将内心的兴奋按捺住,不无忧虑地说:“这就不种庄稼了?都上楼呀?这是不是梦呀?……那我的锄头怎么办?”弟弟笑道:“都上楼了,还用锄头做啥呀?我买一辆车,你说到哪儿、咱就到哪儿,咱把外面的世界也去看看!”父亲皱着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脸上露出了花一样的笑容。
就在去年,村子周围的安置楼已拔地而起,看着初具规模的新家园,父亲恋恋不舍地抚摸着心爱的锄头,我知道父亲对旧日时光也有一些不舍。是啊,一辈子种地的庄稼人,现如今摇身一变成为城市居民,对于已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父辈们,接受起来还有个过程。就在前不久,我欣喜地看到、感知到在城市里幸福生活的父亲,思想渐渐解放了,因为,他舍得放下他的锄头了……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