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副 刊
第04版:特稿•公益广告
标题导航
|
灯谜擂台
同题作联
父亲的画
岁月里的爱
被搁浅的锄头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岁月里的爱
◎同亚莉
父亲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但有高小文化程度。儿时的我打算盘、写毛笔字都是父亲在家里教会我的。
父亲抱养了我和小我四岁的弟弟,对我们视如己出。记忆中最深刻的事就是小学的暑期跟着父亲去换油,换油就是用压榨好的菜籽油到周围一些村子,换取农户的油菜籽、小麦、苞谷、豆子或者其他吃食,既解决了一些小户无法榨油的困难,又赚取了中间的一部分差价,用来维持生计、补贴家用。这对于大人来说是一门生计,对于我来说却是个大开眼界的机会。我坐在毛驴拉的架子车上,一会儿坐、一会儿躺、一会儿趴,玩得不亦乐乎,父亲坐在车沿上唱着秦腔。毛驴拉着架子车欢快地奔跑在乡间的小道上。每到一个村子,父亲开始换油,我则在车子附近边吃边玩。天黑时,我们一路欢快地赶回家。记得有一年的腊月,父亲准备去县城卖柴,我们提前把家里的树砍了,剁成一节一节的,晾干、捆绑好,装到架子车上,去二十里外的县城卖。临走时,父亲为了安全起见不想带我,但我嚷嚷着非要去,他没办法只好让我趴在摞得高高的柴火上,我高兴得心早已飞出了村庄,顾不得看别的,其实趴着也看不见什么,只听见架子车在“嘚嘚嘚”的声音中朝县城驶去。跑了二十里地,卖完柴火,父亲买了红萝卜、猪头肉之类的年货,还给我买了一本《新华字典》,这成了我一生的至爱,百看不厌。上学时,我在同学间炫耀了很长时间,俨然忘了一路的冷风刺骨和父亲的提心吊胆!
青年时期的一件事令我终生难忘。1983年夏,我考入了西安一所大学,父亲带我去公社缴粮,按当时学校的规定,考上大学转成商品粮户口,要去当地粮站缴纳一定量的粮食,拿粮站的证明到所考上的大学办理转户手续。我们父女二人拉着装有几袋麦子的架子车一路上兴冲冲地去公社粮站缴粮,说说笑笑间碰到了村里的人,对方问父亲把粮食都交到粮站了自己吃什么?父亲一愣,又兴奋地回答说先缴了再说,娃考上学了,先上学去。自己吃什么,估计他当时也没有多想——要知道上世纪80年代的渭北旱塬并不富裕,有些人经常饿肚子。这句话当时像耳边风一样随风而逝,但说这话人的表情、声调和父亲一瞬间的愣怔却像一根刺一样,深深地扎在了我的心里,通过不断地吸吮养分,慢慢地生发出了勤奋、节俭、思考、感恩的绿芽……
父亲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因为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在村子里还当过几年会计,养了几年牲口,农闲时换油、卖柴,甚至到外地打零工挣钱等。碰上他打零工,有时自己带回来、有时是捎回来几个工地上的杠子馍,便足以让我们稀罕、幸福很长时间。父亲的勤劳,让我们在那个贫瘠的年代很少有饿肚子的时候……
岁月如梭,转眼间,父亲已到耄耋之年,跟随我进城生活了近十年。他克服了从农村到城市人生地不熟的困难,在家看书、记笔记,在小区散步,帮助我收拾后院的花花草草,早已融入了城市生活,小病小灾的从不吭气,生怕影响我的工作和生活。
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个忠厚、老实、勤劳、善良的农民!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