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扶风对弈图中的棋是围棋吗?
本报记者巨侃
    扶风出土的唐代鎏金人物画银坛子上的“对弈图”

  本报5月12日体育版以《从宝鸡之“宝”看体育》为题,报道了扶风法门寺出土的唐代鎏金人物画银坛子上的一幅“对弈图”,探讨了围棋的起源。报道刊发当日,在宝鸡市围棋协会微信群引起热烈反响。
  有渭南市棋友看到报道后提出质疑认为,此“对弈图”上錾刻的棋盘为纵横7×8路,与我们熟知的纵横各19路围棋棋盘相差太多,是不是搞错了,应该不是围棋棋盘。也有棋友认为,图上的棋像是“丢方”——陕西关中民间常见的一种智力娱乐游戏。
  那么,图中的弈者下的究竟是不是围棋?记者为此求证法门寺博物馆。博物馆保管部副研究员张高举讲,围棋在唐代已发展定型为19路棋盘,唐代皇帝普遍爱下围棋,此件文物当年出土时经考古专家考证,系晚唐皇家珍宝之一,腹壁四个规范壶门分别刻画:仙人对弈、萧史吹箫、金蛇吐珠和伯牙抚琴。可能是囿于银器工艺和操作面积所限,所刻“对弈图”为简化了的7×8路棋盘,棋盘上已有零星的落子,表现了唐代社会热衷于围棋的史实。另外,新疆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墓地206号墓葬出土的唐代木质围棋盘和日本正仓院保存的唐代桑木围棋盘,其桌身四面带孔的形制,都与“对弈图”上的棋盘一样。至于“丢方”,是流传于民间简化版的土围棋,产生年代不可考,但肯定要晚于围棋。因为在棋类游戏中,围棋的源流最早。况且“丢方图”也不大可能出现在皇室用物中。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