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文物中的鼠:
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报记者李波
  鼠对人们的生活没有多少益处,反而在人类发展中制造了很多麻烦,而且小头小脑的长相也缺乏神气的外表和强大的力量,但让人啧啧称奇的是,在历史中,鼠的形象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并被文物所记录和流传。
  其实,在流传下来的文物中,鼠并不完全是以负面形象出现的:它有时与其他生肖共同组成镇墓的生肖俑,有时则与葡萄、瓜果、油灯等图案组成子嗣繁荣、人丁兴旺的美好象征。
  说到最有名的鼠元素的文物,明宣宗朱瞻基的《三鼠图卷》恐怕是要排第一位的。该卷纵28.2厘米,横38.5厘米,由三件画作组成,分别为:《苦瓜鼠图》《菖蒲鼠荔图》《食荔图》。虽然同为一卷画,但《苦瓜鼠图》与《菖蒲鼠荔图》《食荔图》的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苦瓜鼠图》运笔爽朗,逸笔草草,而《菖蒲鼠荔图》和《食荔图》则工整秀逸,笔法精到。画中老鼠偷食苦瓜及红荔饶有趣味,前者将并不为人待见的老鼠的憨态与顽皮神态鲜活地表现出来。韩昂在其《图绘宝鉴续纂》中这样评价朱瞻基的画艺:“万几之暇,留神词翰,于图画之作,随意所至,尤极精妙。”后者所写“荔枝”有语带双关之意,“红荔”与“红利”谐音,而“荔枝”又有“一本万利”之义,故老鼠啃食荔枝,具有吉祥寓意,其画中的内涵,已然超越了画作本身。幸运的是,此卷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卷末有明宪宗朱见深御制题跋,钤明末宋荦,清乾隆、嘉庆、宣统等藏印,有兴趣的人可以去欣赏一番。
  故宫博物院里,还有一个关于鼠的宝贝:铜抱栗鼠。这件清朝的文物,是一个全身黑色的鼠蹲坐在地,头大、眼圆、吻尖,还刻有胡须。此外,金镶珠宝松鼠簪、明黄缎绣彩云蝠金龙银鼠皮龙袍、《韩希孟宋元名迹册·葡萄松鼠图》等与鼠有关的文物,都能在故宫博物院里看到。
  纵观与鼠有关的文物,最常见的就是与其他十一个生肖共同出现的组合了。至晚在先秦时代,十二生肖与地支的配属就已逐渐形成。自南北朝起,人们开始用生肖属相来指代人的出生年。唐高宗、武则天时期,两京地区开始出现站姿的兽首人身生肖俑,此后逐渐流行并传播至全国。另一类常见的十二生肖文物便是伴随人们日常生活起居的铜镜,尤其在隋唐乃至之后的铜镜上,十二生肖的身影也绝不鲜见。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