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马融:创建私学绛帐传薪
本报记者李波

  宝鸡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他博学多才,一生都在不遗余力地“传道授业解惑”,他广纳生徒,平生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湖北、甘肃以及周至、兴平、杨凌等地均有他讲经遗址,而在他的家乡至今还有讲经台和碑刻,他就是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扶风名儒马融。因马融讲学时设绛色幕帐,他的家乡故以绛帐为名,他在绛帐传薪的事迹,也为后人津津乐道。我们知道,中国的学校自古分“官学”和“私学”,官学始于夏商,学校设在官府中,教授的对象自然也是位高权重的贵族及其子弟。而这些贵族无论是学富五车还是胸无点墨,都可以步入仕途,长此以往,文明凋敝、礼崩乐坏。直至汉朝,官办学校低劣的质量,已不能承担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
  马融受老师挚恂的影响很深,虽然在老师眼中,这位爱徒的学问早已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是马融却对仕途不感兴趣,直到他赴甘肃游学时见羌人扰边,百姓深陷于水火,这才一改初衷,要入朝为官报效国家,解百姓于苦难。然而,他苦口婆心的《广成颂》却是忠言逆耳,深深刺痛了安于享乐的统治阶级,可想而知,此后马融屡次上书“马革裹尸、为国效命”都未被采纳。辞官后的马融,决意将一身本领授予广大生徒。他的才能声名在外,口才又好,在家乡设帐讲学期间,全国来求学者数以万计。
  马融满腹经纶、多才多艺,因此他也主张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这与我们现代提倡的复合型人才“不谋而合”。他不但注释了《尚书》《诗经》《论语》《三礼》等儒家经典,还对《老子》《离骚》等作了释注,这就打破了官学“专长一门经学”的闭锁与教条,为后世读懂这些先秦典籍大开方便之门,也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