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文化周刊
第04版:文化周刊
第05版:综合
第06版:广而告之
第07版:文化周刊
第08版:蟠龙高新区
标题导航
|
宝鸡历史上为往圣继绝学的名人
张载:开关学立“四为”影响千年
燕伋:千里之外望“夫子”
马融:创建私学绛帐传薪
岐伯:识药善医水平高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燕伋:千里之外望“夫子”
本报记者于虹
千阳县有座望鲁台,被誉为“中华尊师第一台”,筑台的人是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燕伋。燕伋一生在传承儒家学说、弘扬民族文化等方面作出了丰功伟绩,辞世后,历朝历代都对其大加封赠:唐玄宗封其为渔阳伯,宋真宗加封其为千源侯,明代追称他为先贤燕子。
燕伋筑台的目的,是在家乡能遥望他的恩师孔子。据《燕氏家谱》记载,燕伋一家三代同堂,是一个家道殷实、知书好礼的耕读传家之旺族。通过学习,燕伋养成了勤奋、好学、善思的好习惯。燕伋18岁时迎娶壤驷氏,据说一次岳父来信告诉他,鲁国曲阜有一位孔子,学问高深,设坛授徒。从此,孔子就深深地刻在了燕伋的心里。燕伋22岁那年初春,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赴鲁求学的征程。
从陕西千阳到山东曲阜,在今天的交通条件下,直线距离也很遥远,而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没有向导、没有路标、没有地图,要东渡黄河,还可能面临风雨、讨食、走错路等想象不到的难和苦,这实在是一条漫漫的坎坷路途。
燕伋到达鲁国师从孔子5年。燕伋拜师后,次年跟随老师孔子及同学到周,考察周的吏制和道德规范,用孔子的话说就是“问礼”。因为周是《周礼》的发祥地。燕伋随孔子周游考察,五年学习之后回到故里,在家度过了数年耕读生涯,因想念老师,35岁时又去鲁国面见孔子。这次,他在鲁国游学五年,较全面地接受了齐鲁文化的熏陶与洗礼。
40岁时他回到千阳,在家乡秉承师志,设教办学,开始正式传授儒家学说。直到18年后,听闻孔子的儿子伯鱼去世,他第三次去鲁,师徒得以团聚。正欲返回时,不幸又逢尊师去世,他在鲁戴孝守灵三年,回到千阳时燕伋已60多岁。
燕伋在千阳老家教学,开凿窑洞设塾坛,聚集学子,教授儒家学业,秉承恩师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教出了许多优秀学生,开创了西府设馆教学的先河,让儒家学说在陇东一带广为传播。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