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我们村的富裕路
◎麻永炳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我们村里人的口头禅,对此我深有体会。
  我上盐坎小学时,村子里的路几乎都是泥路,坑洼不平。每当下雨的时候,雨水就把路冲成了无数个渠渠道道。我没有雨鞋,只能穿着一双旧的绿球鞋去上学,深一脚浅一脚地到了学校,鞋上沾满了泥,就连裤腿也溅满了泥点点。
  那时,我就盼着村里能有人把路修一下,然而那时家家都靠田里的小麦与玉米过日子,没有其他的营生,更没有余钱,唯有的法子就是各家出人力,用架子车拉些土,把渠渠道道的路铺平。路一时平了,待下雨后又被冲成渠渠道道,泥泞得更加厉害,反倒不如以前的路。这样的土路一直延续到我初中毕业。
  1995年我考上了凤翔师范,每周都骑自行车沿着土路往县城走。村里的人开始种植经济作物——辣椒,一亩辣椒可以卖到一两千块钱。家里有了些余钱,村里人开始想办法修路。村民们拉来一些土,将通村的路基加宽加固,还在上面铺了很多大块小块的石头,修成了一条石头路。这路比以前的泥路强多了,下雨天不用深一脚浅一脚,村民们出行方便了,再也不愁车子陷进泥辙里。
  石头路终归是石头路,时间长了,车轮把石子轧入路基里,那些泥土块又显露了出来,遇上雨雪,出行又成了难题。2015年的时候,村里人在外面都干得不错,生活富裕了,就又讨论起村里修路的事儿。很快,方案出来了:大家共同筹钱,再由村上向镇上、县上争取资金。资金很快到位,村里人开始铺水泥路。也就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我们村的路都硬化成了水泥路。
  祖国强大了,家乡富裕了,我们的路更宽更通畅了,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那些在外工作的游子,思乡之情也更亲、更切了。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