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本市新闻
第04版:交警之窗•专题
第05版:文化周刊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专题
标题导航
|
粮食定量供应凭票购买
餐桌上越来越丰盛
美食选择更健康
从凭票供应到手机点餐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粮食定量供应凭票购买
本报记者于虹
从上世纪50年代第一张粮票发行开始,老百姓进入了计划经济漫长的“票证时代”,粮票、油票、肉票等各式各样的票,成了百姓过日子的基本保障。在当年,没有票证,一些东西有钱也买不到,生活中如果缺少票证,日子都没法过,那时可以称之为“票证时代”,人们视票证为“命根子”。
今年62岁的杨居科老人回忆说,在他的记忆中,过去家里的粮食每月都不够吃,因为不够吃,家里就要给每个孩子定量,一天就中午饭会给孩子分配半个馍,剩余两顿饭也都是清汤里漂些菜叶子再配半个红薯。可这些粮食根本不够他们日常所需,每天除了上学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找吃的。夏季麦收了,人们会去地里捡麦穗,虽然这些麦地已经被捡了好几茬,但是往往一个收麦假期,还是可以捡一口袋的麦子,够家里吃几顿。
曾在原市农业局上班的王厚斌说,上世纪60年代,他在外地上学,粮食也是定量供应,月底要想不饿肚子,只能掐尺等寸地吃,就像拿秤称一样。要说一年最期盼的日子,就是过年,因为只有在这个时候,家里才会将攒了一年的肉票买了肉回来。由于物资匮乏,供应的时间仅有几天,供应点前围着大量凭票购物的人,嘈杂的购物长队是当时的风景。不过就算排半天队,也让王厚斌欣喜不已,因为他能吃到带荤的饭菜,将猪肉与萝卜、白菜、土豆放在一起炖,那种美味令他至今难忘。一直到1973年,王厚斌上班后有了工资,才会偶尔到当时有名的“三好食堂”解个馋。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