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九成宫避暑的诗文
本报记者张家旗
  麟游地处渭北旱塬的丘陵沟壑之间,自古夏无酷暑,气候凉爽宜人。隋朝时,隋文帝便在此建起仁寿宫,用以避暑。到了唐朝时这里被修复扩建,更名为“九成宫”,后来曾一度改名为“万年宫”,但最终又恢复原名。千百年来,无数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在炎炎夏日来到九成宫,在感受清凉的同时,也留下许多不朽诗篇。
  最为出名的当数《九成宫醴泉铭碑》。这篇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不朽之作,一开始就点明了避暑的主题——“维贞观六年孟夏之月,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宫”;接着便用一组排比,“冠山抗殿,绝壑为池,跨水架楹,分岩竦阙,高阁周建,长廊四起,栋宇胶葛,台榭参差”,说明了九成宫的宏伟壮观、气势磅礴。同时,还在文中提到“至于炎景流金,无郁蒸之气,微风徐动,有凄清之凉,信安体之佳所,诚养神之胜地,汉之甘泉不能尚也”,称赞九成宫在酷暑盛夏之时的清凉舒适,还评价说汉代的甘泉宫都无法与其比拟。无怪乎隋唐两朝的帝王都喜欢来这里避暑。
  到了唐开元六年(718年),著名诗人王维在长安游历时,曾随岐王李范来九成宫避暑。当时,九成宫已经不再是朝廷行宫,而是岐王李范食邑中的宫殿,但这并不影响九成宫的山水之美。王维在《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一诗中提到“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林下水声喧语笑,岩间树色隐房栊”,诗句中描写了九成宫秀丽的景色,读来不禁感受到一股清凉之意。王维最后称赞说“仙家未必能胜此”。可见,在当时,九成宫仍是达官显贵避暑的不二之选。
  可惜随着岁月流逝,九成宫逐渐不复当年,到晚唐时已是荒芜一片,无人过问,引得李商隐、吴融等诗人大发感慨。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