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西秦视点
第04版:交通运输
第05版:文化周刊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文化周刊
第08版:专版
标题导航
|
夏姓人聚居的村落
九成宫避暑的诗文
团扇与才女的故事
宝鸡人的消夏小吃
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力兴杯书画展征稿启事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夏姓人聚居的村落
本报记者张琼
“夏”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我市几乎每个县区都有夏姓人分布,夏姓人聚居的村落也不少。我们通过翻阅家谱、采访老人等形式,探访夏家村庄里的姓氏故事。
“我们村夏姓人是从‘大槐树’迁来的。”扶风县法门镇冯家村夏家组老人说,当地聚居着约600名夏姓人。村民传说,明朝初年,山西一带社会相对稳定,人口稠密,而关中地区战争频发,天灾人祸不断,十室九空,为了让人口分布相对均衡一些,朝廷组织大规模移民迁徙。夏家组夏姓人就是在当年的人口大迁徙中来到扶风的,据传夏家祖先在山西生活较为富足,衣食无忧,不愿迁徙,但朝廷下了命令,夏姓祖先在平阳府洪洞县广济寺登记完后,被强行迁走,走前不断回望广济寺旁的那棵大槐树,并告诉后人:“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
巧合的是,陇县东风镇夏家湾村的姓氏故事也与大槐树之说有关。夏家湾村存有旧版《夏氏家谱》,家谱记载,夏家湾村夏氏祖籍山西,明万历五年,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居陇州。刚开始,住在陇县石咀子村的窑洞里,后迁徙到东风镇下凉泉村的水壕边居住,并在当地留下一处夏氏祖坟。后来,夏家人迁移到二郎河口东岸的崖湾里居住。长年定居之后,夏姓人口日益增多,原来的地名崖湾被夏家湾取代。至今,夏家湾夏姓人已传承18代。
夏姓是一个很古老的姓氏,主要由姒姓夏氏和妫姓夏氏组成。其中,姒姓夏氏出自百朝之首夏朝,大禹为夏后氏部落首领,他治平天下,建立夏朝,族名、国号为“夏后”。夏氏得姓很早,随着时代更迭,散居广泛。
扶风人夏乃平听父辈讲,在迁徙过程中,官兵用绳索把迁徙者的双手绑在身后强行带走,人要上厕所就让官兵解开手上的绳索,久而久之,“解手”成了“上厕所”的代用词,背着手走路成为生活习惯。宝鸡夏姓人的大槐树迁徙之说并非空穴来风,《明太祖实录》中记载:“丧乱之后,中原草莽,人民稀少,所谓田野辟,户口增,此正中原之急务。”而在山西“古槐后裔姓氏表”里,夏姓位列其中。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