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广告
第03版:副刊
标题导航
|
布谷声声新麦香
夏夜拉麦捆
那一缕麦香
六月,回到村庄
一群羊在山坡上
关于树
文字
赵炜漫画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夏夜拉麦捆
◎冯纪隆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三夏大忙时节,对乡亲们来讲,无论白天割麦多么累,必须把当天割的小麦全部拉回碾场。到了碾场上如逢下雨,可以用准备好的塑料布盖住。老话讲“麦捆进了场,心里才不慌”。
晚上喝完汤后,父亲和我拉着架子车上路了。那时的夏夜,碧空如洗,月朗星稀,萤火频闪,蛙声一片。各村的碾场上灯都亮了,田野到处灯火辉煌。繁忙的抢收旋律铺天蹈海般地涌到路上,一向每到晚上寂静的土路上,人流如织,车声辚辚。
到了地头后,得借光亮马上给架子车搭个麦捆架。因架子车厢本来很小,装不了多少麦捆。和众多乡亲一样,父亲用几个木棍搭了一个“田”字形支架装在架子车厢两旁,这样可以装更多的麦捆。
装麦捆有个诀窍,必须把两个麦捆头对头装在架子车厢“田”字形支架的中间,这样装的麦捆无论走多远都不会掉下来。装麦捆这个技术活儿父亲亲自把关,不让我插手。我把麦捆抱在架子车旁,然后再递到父亲手里。心细的父亲在装时先用手掂麦捆的重量,重的装在架子车“田”字形架子下面、轻的装在上面,长麦捆整齐装好、短麦捆穿插其间。
“装麦捆一定不能图省事直接装,否则,架子车走在路上摇摇晃晃,等麦捆从车上掉在路上,不但要重新装,而且得时时给人家让路,这要费很大气力。”父亲总会用这句话告诫我。
装好麦捆之后,就剩下最后的环节——用粗麻绳捆紧麦捆。那时架子车两个辕上各有一条麻绳。这时,父亲和我用全力将麻绳捆在最上层的麦捆上,然后把麻绳死死绑在架子车的两个辕上。用父亲的话讲,捆得紧,麦捆才不会掉下来。经过不到一个小时的辛苦,虽然我们早已无力气,但最后这个关口谁也不敢马虎。捆绳时,单薄的父亲手臂上青筋暴起,和我拼命拉麻绳往辕上绑。
“留在辕上的余绳越长,说明咱捆得越紧,再加把劲儿!”
“余绳还没有上次拉麦时留下的长,再使劲拉一些!”
父亲像个老练的猎人一样,不时瞅着架子车辕上的余绳,给我打气。我发现每绑一次麻绳到辕上,父亲总要大口大口地喘上半天气。
“把人没累死,但一想起你爷爷在家苦等我们的样子,想起你们娃娃吃白面大馒头那可爱的样子,我就是累死了也心甘情愿!”一次捆完麻绳后,父亲用汗衫擦着脸说。
一路上,父亲嫌我弱小无力气,总是驾着架子车辕,我在架子车后死劲地推着。当我们拉着几百斤重的湿麦捆艰难行走在路上时,不时碰到来来往往乡亲们拉麦的架子车,大家在黑暗中吆喝着,用这种方式相互打气鼓励。
我们拉着麦捆,在土路上走走歇歇。夏夜,带给下苦人的不是炎炎烈日,而是清凉世界。行走在土路上,股股夏风吹得人浑身麻酥酥的。
一路上,除了欣赏美景外,最大的慰劳是我们带的凉开水。由于出汗最多,每走几百米,我们便停下喝上几口凉开水。那时我觉得,这白开水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找辆手扶拖拉机,两回就很快拉完一亩小麦。我们架子车,一亩地得拉五回!”一天晚上拉麦捆时,我给父亲建议。
父亲苦笑了一下:“一亩小麦能卖多少钱?你花上大价找个‘手扶’拉麦捆,你钱多得很!再说,咱们生产队上只有一辆手扶拖拉机,白天还得给队上人碾场呢,你让人家驾驶员休息不!”
那些年的夏收夜,我和父亲每晚拉麦捆要熬到下半夜,直到拉完才能休息。这时的夏夜,蛙声早已没有了,四野阒然。
直到高三那年三夏抢收,我最后一次和父亲深夜拉麦捆。在麦场上,比我小两岁的同村小兵悄悄地对我说:“我观察你好久了。你看咱们队,拉麦捆时只有你每晚偷懒在后面推着架子车。咱们同龄人都已开始替长辈驾架子车辕了,我都为你害臊。拉麦捆时你驾上辕,让四叔(父亲排行为四)歇歇吧。现在咱们上了高中,有的是力气。”
小兵的话让我脸红了好一阵。我仔细一想,小兵的话说得对。父亲“嫌”我嫩,一直从小学嫌到高三。那时人高马大的我已比父亲足足高出两头,可父亲还放心不下。那年最后几次夏夜拉麦捆,我硬是从父亲手里抢过架子车,开始了驾辕拉麦捆。
高三毕业后,我参军入伍远离了家乡。这一别就是二十多年,从此再也没有机会替父亲驾辕拉麦捆了。可我忘不了那些年的夏夜,忘不了父亲对我无言的爱……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