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广告
第03版:副刊
标题导航
|
布谷声声新麦香
夏夜拉麦捆
那一缕麦香
六月,回到村庄
一群羊在山坡上
关于树
文字
赵炜漫画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布谷声声新麦香
◎赵林祥
“布谷布谷!布谷布谷!”
鸟儿满村里欢叫。这种候鸟每到夏收前就飞到家乡这渭北塬上来,急切地叫着,庄户人听来像是“算黄算割!算黄算割!”
当静寂的乡村传来第一声布谷鸟的鸣叫时,赋闲的农人就坐不住了,整日里出出进进,三番五次去田野里查看,摸摸扎手的麦芒,瞧瞧牛缰绳似的麦穗,辛劳后的欣慰和即将收获的喜悦,笑得眉毛胡子抖作一团。此刻的乡野里,青稞奓芒,菜角泛黄,膨胀的大蒜顶起了厚实的地皮。最诱人的还是那大片大片、平展展一望无际的麦田,成熟的麦子像娃娃的脸,一日变三变。早晨的麦芒还托举着亮晶晶的露珠儿,阳光下闪出满眼的莹绿;吃过早饭再看时,密匝匝的芒尖就黄了梢儿;待日头偏西时分,夏风里悠然摇摆的麦穗,已悄然褪去了绿意,换上了鹅黄的新衣,胀鼓鼓的麦粒挣裂了麦衣的束缚,如襁褓里的孩童,顽皮地探头探脑。丝丝缕缕奇妙的麦香,飘荡在广袤的旷野,清冽冽、黏腻腻、香幽幽,妙不可言。新麦的鲜味香味,醉了期待中的农人,醉了一季的乡村。
夏风吹,新麦香,布谷声声催人急。割了青稞、油菜,挖了大蒜,庄户人全身心就投入到将要收割的小麦上,常常端着饭碗都在谋划农事:修车子、磨镰刀、整杈把、补口袋,夏收必不可少的农具物什,挨个儿过一遍。一应收拾停当,心落到实处后就奔向地头,大步流星地从塬上转到河湾,一路嗅着清幽幽沁人肺腑的麦香,不厌其烦地照看一天一个模样、日渐泛黄的麦田。走着走着就忍不住顺手掐一个麦穗,在手心里三揉两搓,扭头吹去麦衣,扳着手指头拨弄着数麦粒,笑眯眯地估算一季收成。随即大手一扬将满把的麦粒扔进嘴里,喜滋滋咂巴着嘴儿嚼起来,嚼出满嘴的麦汁麦香。
布谷鸟的声声鸣叫,催熟了田野里的麦子,唤来了久违的麦香,自然也招来贪玩的乡童。孩子们三五成群扑进乡野的怀抱,学着大人掐麦穗,搓麦粒,吹麦衣,将麦粒一股脑塞进小嘴里。贪吃的顽童受不了麦香的诱惑,不管不顾塞得两个腮帮子鼓鼓囊囊,咂巴声中嘴角溢出白生生、稠糊糊、亮晃晃的汁液,在下巴上吊起两条长线,微风中荡悠悠的,惹得同伴哈哈大笑,争先恐后地追撵着拔“胡子”。有时候吃腻了生麦,小脑袋凑在一起嘀咕几句便计上心来,就地刨个小坑,拾些干柴燃起火,扯一把麦穗煨上去。在柴火的噼啪炸响中,麦芒着了,麦衣焦黄,一股浓烈的麦香冲天而起,诱得人馋涎欲滴。急不可耐的孩童一阵拥拥挤挤地争抢,人手三五穗,蹲成一圈埋头吃起来。烧熟的麦粒胀鼓鼓滑溜溜,咬一口柔软筋道,满嘴生津,清爽甘甜的汁液直贯肺腑。常常片刻间,孩子们就两手乌黑,蓬头污面,黑嘴巴淌着亮晃晃的白麦汁,像个十足的丑八怪。
自古以来,粮食是庄稼人的命根子。小麦作为一年收成的大头,历来被农人最为看重。在乡村,耄耋老人常把能吃上一季新麦,当作人生最大的福分。如若谁在麦黄时节去世,村里人就会扼腕长叹:唉唉,活了一辈子可惜咧,没吃上一口新麦!而挨过夏收忙后过世者,常被同龄人羡慕称赞:老哥福大啊,吃上了新麦,这一生没啥亏欠。可见一料麦子,在耕了一辈子地的农人心目中,是何等的重要!
哦,又是一年麦黄时,布谷声声农家乐,沃野流金麦飘香,鸟语机鸣人声欢。这真是:乡村处处丰收景,如诗如画新农村啊!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