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凤县支部秦岭里的一盏明灯
本报记者张琼


  1933年,受中共陕南特委委派,共产党员、凤县双石铺人赵德懋回到家乡,在党员陈庆伍、陈小平等人协助下,成立了中共凤县支部,赵德懋任书记,组织委员朱致和,宣传委员白三复,发展党员8人。
  这支秦岭里的红色支部活跃而顽强。支部成立后,将凤县西街小学和双石铺初级小学作为阵地,以党员教师为骨干,向学生灌输革命思想,并发动学生张贴标语、散发传单,揭露国民党政府的黑暗腐败。党员教师带领学生向当地群众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鼓动群众抗粮、抗丁等。
  这些活动引起了国民党凤县政府的注意,1933年11月6日晚,县政府派兵包围了凤县西街小学,闻讯后,校工杨吉兆用绳索把赵德懋、陈庆伍从墙上吊下,两人离开县城(当时县城在凤州)前往双石铺。当夜,赵德懋、陈庆伍、陈小平三人出走天水,由于泄密,赵德懋、陈庆伍被捕。此后,敌人用皮鞭、坐老虎凳、火烤等刑法威逼审问,赵德懋坚贞不屈,敌人又将其关进天水第三监狱。狱中,赵德懋和同狱的共产党员刘华获得联系,成立党小组,并决定越狱。利用放风机会,赵德懋联络难友越狱,还介绍监狱看守张鼎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5年正月初一夜里,赵德懋、刘华等人带领100多名难友成功越狱,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陇南人民抗日第一支队。第二天,支队被胡宗南派兵包围,因寡不敌众队伍被冲散,刘华等逃脱,赵德懋、陈庆伍等人被捕。当年2月10日,赵德懋、陈庆伍和15名战友在天水壮烈就义。那一年,赵德懋年仅27岁。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