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一号文件
■莫伸/著
  应当说,当时整个中国,别说普通老百姓,就是中高级干部,包括许多中央决策层的老干部,都很难从习惯的思维、习惯的方式、习惯的行为和习惯的道路上走出来。这种习惯形成了一种可怕的势力,也形成一股强烈的风潮,在这种时候,如果没有清醒的头脑、周密的措施、坚定的决心和稳健的策略,是注定会被碰得头破血流的。可以说,无论从政治地位还是从社会影响上,也无论从个人能力还是从长远眼光上,如果没有邓小平,仅凭安徽省委是无法顶住那股强大的压力的!
  安徽省委制定“六条”时,采取了一种相当谨慎的态度,他们的策略是少做宣传、埋头多干。但是架不住安徽省的农业形势发展得太快也太好了,即使没有记者采访,老百姓的口口相传也已经家喻户晓。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日报》和新华社那些有良知的记者实在无法按捺自己的激动,很快就做出了反应。
  1978年2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长篇通讯《一份省委文件的诞生》,还专门配发了编者按,高度评价安徽在省委书记万里的带领下制定“六条”的事情。
  《人民日报》发表通讯时,邓小平正在出访尼泊尔路经四川的途中,他当即找到四川省委第一书记赵紫阳,郑重地推荐这篇文章。邓小平语重心长地说:“我在广东听说,有些地方养三只鸭子是社会主义,养五只鸭子就是资本主义,怪得很!农民一点回旋余地没有,怎么能行啊?”
  很快,四川省委派人到安徽了解情况,紧跟着颁布了促进农业生产的“十二条”。
  从此,安徽和四川两个农业大省彼此呼应,在农村改革的大潮中联手前进,成了国人瞩目的典型,也成为全社会广泛争议的焦点。
  值得一提的是,《人民日报》发表张浩来信及编者按后不久,万里到北京参加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会议期间,他专门找到邓小平,汇报安徽实行责任制的情况,也汇报了各方面的压力和不同看法。邓小平以他素有的冷静沉着,一言不发地听完,听完后态度明确地告诉万里:“不要争论,你就这么干下去,实事求是地朝下干!”
  这边安徽和四川在大刀阔斧地朝下干,那边更多的领导干部是在看。
  其时,全国大部分省市的农民都已经动起来了。
  也许是从前在包产到户问题上受到的打击太多太大,许多领导干部心有余悸,那么多的省委书记,除了四川、广东、内蒙古、贵州等少数几个省份,其他的基本上都不发一言,处于观望状态。最勇敢的也是避实就虚,说“各种办法都可以试”,就是不明确回答可不可以包产到户。
  时间在朝前走。
  1979年9月25日至28日,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正式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虽然指出在农村扩大阶级斗争是错误的,虽然承认自留地、家庭副业、农村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附属和补充,但仍然不允许“分田单干”和“包产到户”。包括北京一些媒体在农业和农民问题上的言论,念的都仍然是从前的经,唱的也仍然是从前的调。
  不久,由国务院农委主办的颇具权威性的《农村工作通讯》,在1980年第2期和第3期上,分别发表了《分田单干必须纠正》和《包产到户是否坚持了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两篇文章,批评分田单干违反党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同时批评包产到户既没有坚持公有制,也没有坚持按劳分配,认为其实质是倒退。
  一时间,围绕着包产问题,争论得更加激烈。争论的焦点始终在姓“社”还是姓“资”上。
  种种迹象都表明,突破重围绝不是那么容易,也绝不会那样简单!
  客观地说,包产到户是对农村现行的人民公社体制动大手术,也是从根子上否定了人民公社!
  问题在于,由于农村几十年来在人民公社这条轨道上行走,许多人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行走,因此,对这种体制的改变一时难以适应。与此同时,分田到户面临着许多新困难,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尤其是分田到户的初期,它的优势还没有显现出来,倒是问题出现了不少。那时候乡下的消息不断传到城里来,十之八九是农民如何不听约束,造成了农村的混乱,土地被瓜分得七零八落,碰到好地大家都抢,碰到坏地大家拼命推,以至于有的地竟被分割成几米宽……再就是农具拆了,拖拉机大卸八块,五保户没人过问,劳动力少的人家唉声叹气,民办教师把学生撂在教室,自己回家种地去了……
  正因为分田到户时出现了那样一些混乱现象,所以不少人在那个阶段,曾经不同程度地对农村改革产生过不理解,甚至抵触。
  一时间,各种舆论纷起。其中最主要的批评直指思想解放和三中全会。
  “什么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乱了思想,乱了社会主义!”
  “什么三中全会,三中全会的精髓是复辟资本主义!”
  一时间,整个形势错综复杂,舆论相持不下,力量平分秋色,以至当时的贵州省委书记池必卿用这样的话来概括从1979年初到1980年初的形势:那是“一场拔河比赛,一边是千军万马的农民,一边是干部”。
  概括得非常传神!
  那阵子,笔者正好在西安铁道报社工作,经常外出采访,接触到大量的干部工人。
  (连载21)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