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本市新闻
第04版:政法专刊
第05版:教育周刊
第06版:体育周刊
第07版:连载•广告
第08版:文化
标题导航
|
古人 佩饰之美
带钩 精雕细琢系腰间
耳坠灵动摇曳伴耳畔
发簪设计巧思美佳人
玉饰德行高尚佩君子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耳坠灵动摇曳伴耳畔
本报记者王星
明代镂空金耳坠
雪白的珍珠、翠绿的松石、鲜红的玛瑙……自古以来,耳饰的材质丰富,造型更是多样,成为女性饰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披罗衣之璀璨兮,珥瑶碧之华琚。”这是曹植在《洛神赋》中描写洛神披着鲜丽璀璨的绫罗做的衣服、戴着耀眼华美的碧玉耳坠的美丽形象。
在我国,耳饰的历史久远,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墓葬中,就出土过大量质料不同、形状各异的耳饰。先秦时,随着崇玉文化的兴盛,现知存世最早的耳饰——玉玦,在我国大量出现。
玦,古代佩身玉器的一种,形状像环,但玉身中间有一缺口,尺寸有大小之分。既然是环形样式,那玦是如何与耳饰产生联系的呢?在众多的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玦出现于遗骸头颅的两侧。所以,考古人员推测,玉玦应该是戴在耳朵上的饰物。战国以后,玉玦不再流行。后来,“玦”通“决”,后世常用以赠人表示决断、决绝。经过时代的变迁,耳饰成了女孩喜欢的饰品,玉玦也被各种耳饰所替代。
其实,在我国历史早期,耳饰只盛行于少数民族,而在汉族聚集的中原地带,这种风俗并未形成。一直到宋代,古代女子才以戴耳饰为风尚。
古时的耳饰有耳珰、耳坠、耳环、耳钉等类型。在去年大火的《如懿传》中,剧中的女性所佩戴的耳环都为三件。那是因为有别于汉族女子的一耳一坠,满族女子所戴的耳饰是“一耳三钳”,即在一个耳朵上戴三件耳饰,可以是环,也可以是坠。
1975年,凤翔县范家寨孙家堡村出土了一对明代的镂空金耳坠,其上有一钩,下吊有3个大小不等的镂空灯笼状饰件,做工十分精美。耳坠是在耳环基础上演变出来的一种饰物,它的上半部分多为圆形耳环,环下再悬挂若干坠饰,人在行动之时坠饰可来回摇荡,颇显佩戴者的婀娜摇曳之姿。
从出土文物上看,我国先民佩戴耳坠的习俗,可一直上溯到新石器时代,但形制多比较简单,通常以玉石磨制成坠,上部钻有小孔,可用绳带穿系佩戴。
因耳坠相对于耳环更显活泼,但没有耳环正式,宋元明之际,女子耳饰多以耳环为主。至明清时期,耳坠才相对多见一些,但款式的选择性增加,巧思也越来越多。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