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带钩 精雕细琢系腰间
本报记者王星
    春秋水禽形金带钩

  带钩,是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带的挂钩,以带钩连接腰带,作用类似于今天的皮带扣。其造型较为简单,多由钩首、钩体和钩纽三部分组成,也是中国传统服饰中历史最长、持续最久的腰带样式之一。
  可以说,带钩既是一种实用品,也是一种装饰品,在古代使用广泛。在宝鸡地区发掘的众多墓葬中,出土了数量不少的带钩,其质地繁多,有金、银、铜、铁、玉、琉璃、错金银、嵌松石等,而且造型各异,大小不一。仅钩首就有龙、虎、螭、鸟等各种形状,钩体的正面还常饰有兽面纹、云纹、几何纹、神话动物等各种纹饰,种类繁多。同时不少带钩制作考究,精雕细琢。
  自西周至魏晋时期,男性贵族服饰中,皮带主要是凭借带钩系结,所谓“带约其要(腰),钩挂于带”。曾有史学家表示,带钩始于北方胡人的服饰,是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后,才由此传入中原的。实际上,根据考古人员的发现及相关研究成果看,带钩的使用要早于赵武灵王时期,而且中原流行的束腰之带钩,也并非始于胡人。
  目前,最早的玉带钩发现于良渚文化遗址,且均出现于墓主的腰部,当为系带之物。这一时期器面均光素无纹,穿孔外大内小,略有错缝,同时钩内壁也留有明显的弧线切割痕迹。然而这种形式的带钩,在商和西周墓中至今未见踪迹。春秋中期以后,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开始普遍使用带钩,尤其是在战国晚期,带钩数量迅速增加,其分布范围之广、数量形式之多、工艺制作之精,令人惊叹。
  1992年,宝鸡市考古队在位于市区南郊(今渭滨区神农镇益门堡村)进行考古勘探时,发掘了两座春秋时期墓葬,出土金器、玉器、铁器、料器等珍贵文物超过200件(组)。其中,金器最为丰富,占到了总数的一半以上,如金柄铁剑、金环首铁刀、金串珠、金带钩等一批珍贵文物。
  这组金带钩呈水禽引颈回首凝望状,喙扁长如鸭喙,头饰绿松石,胸部有龙纹,背部饰羽纹,两侧还有翅膀、爪,尾巴呈扇面张开形,腹内有柱状钩,做工写实,雕工细腻,是古代匠人的精品之作。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